找到相关内容5531篇,用时2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早期佛教哲学研究

    原因。   [11]参见黄心川《印度佛教史》第206页,商务印书馆,1989。   [12]参见《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七十六,大正27-1。   [13]参见《异部宗轮论》,大正49-15。 ...,产生了许多颇具哲学的见解。这些哲学上的见解与主张,概括起来可分为以下六大类[11] :第一类,是“我法俱有”论。持这一主张的有上座部及其旁系,如犊子部、法上部、贤胄部、正量部...

    成建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80941373.html
  • 潙仰宗概觀

    場,還與當時的地方及中央政府的積極支持是分不開,據《宋高僧傳》與《傳燈錄》所載,當安上座等率僧來潙山護法後,遂使潙山的梵宇得以建成,“時襄陽連率李景讓統攝湘潭,願預良緣,乃奏請山門號同慶寺。”[11]...均能接引,是以其門庭盛極一時。要接引如此之多根機不同的禪師,若非潙山這類徹見心源而又於禪教圓融無礙的大德,恐怕是斷乎不可能做到的。有的學者認為溈仰宗思想“比較雜亂”[15],其實,潙山的這種“雜亂”,...

    蔡日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81541378.html
  • 真常唯心论思想初探

    大般泥洹经》六卷,5、《大般涅槃经》四十卷,6、《大云经》一卷,7、《大法鼓经》二卷,8、《央掘魔罗经》四卷,9、《胜鬘经》二卷,10、《楞伽经》四卷,11、《宝积三昧文殊师利菩萨问法身经》一卷,12、《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二卷,13、《不增不减》一卷,14、《无上依经》二卷,15、《胜天王般若波罗密经》七卷,16、《大乘密严经》三卷。论典有:1、《究竟一乘宝性论》四卷,2、《佛性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82041384.html
  • 浙刊佛藏述略

    页。  11见郑振铎编《中国版画史图录》“磧砂藏扉图四幅”,中国版画史社,1940年。但该书将有杨连真伽题名的扉画认做“磧砂藏扉图”有误,笔者判断该扉画应是为《普宁藏》所刻。  12《法苑谈丛》,中国...15转引自童玮:《扶风法门寺塔所藏〈普宁藏〉残本的版本价值》,载《首届国际法门寺历史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选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173页。  16同上,第175页。  17法炬:《新...

    张新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84241414.html
  • 延寿的禅、教会通思想

    归一,万善悉向菩提;《大品》一切无二,众行咸归种智。[11]   大意是,禅宗虽属顿教,强调空义,但如果按照“圆教”的理事圆融的教理,从事各种积善累德的修行,并不妨碍禅宗强调...rdquo;。[15]延寿在《万善同归集》卷下将一切“善法”略分为理、事二类,然后加以说明,说:   一、理善,即第一义(按:真如佛性);二、事善,即六度万行。今时多据理善。若是理善...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85541430.html
  • 慈云遵式的忏法实践与思想

    也有一批忏法文献得以重新面世,于是整理、校勘忏法文献成为重要的工作,我们现在看到许多忏法典籍基本上都是经过遵式等人整理的。   宋初天台教典回归中土的史实,虽然有高丽说、日本说两种。[11]但是,《...,但从行法中对忏悔的解释及“见善恶相”、“具六缘”、“调适”等皆与《释禅波罗蜜次第法门》类似,故仍认为是智者大师作品。[15] ...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0441434.html
  • 冯梦祯与晚明东南佛教

    , 为达观老人及密藏兄所拂拭,遂不敢自弃。”[10]《答憨山禅师》云于万历十一年后:“赖有达观、密藏二师提醒昏醉,见前境界稍觉平淡。”[11]均是将达观与密藏并提,可见密藏在其心理上所居的地位。  但...,多歧堕落,为法道羞,师幸哀愍,而时策励之,野田坏种,忽欣欣有向荣意。初十后,业与友人期礼中峰、径山诸祖塔。”[15]言之更为具体,而告之将赴游天目,也是对云栖教诲的一种侧面回应。由第二点看,德清...

    黄卓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1141443.html
  • 《唯心诀》解读

    斥为堕畜生道之因。   10、“或澄心泯色,住果于八难之天”。澄湛其心,泯灭身体存在的知觉,入无色界定,佛经称此为不闻佛法的“八难”之一。   11、“或着有而守乾城”。执着世界实有,不知其如梦幻,...立照而存所知”。守着一个能见能照的直觉心,这至多是意识的现量,非真心。   15、“或认有觉是真佛之形”。将觉知之性误认为佛性,不知此乃意识的功能,依缘而起,并非真常。《维摩经·不思议品》谓“法不可...

    程 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2741465.html
  • 天台德韶与天台宗

    初满,舟楫辐辏,望之不见其首尾。王喜曰:‘吴越地去京师三千余里,而谁知一水之利有如此耶。’契盈对曰:‘可谓三千里外一条水,十二时中两度潮。’时人谓之佳对。”[11]德韶与僧契一样,揣摩了钱镠的心理,以一...掷笔水中曰:‘以物与军士,吾岂私之,何见咎也。’进思大惧。岁除,画工献《钟馗击鬼图》,倧以诗题图上,进思见之大悟,知倧将杀己。是夕,拥卫兵废倧,囚于义和院,迎俶立之,迁倧于东府。”[15] 钱俶上台,...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3341472.html
  • 以《宗鏡錄》為例論永明延壽對唯識思想的攝取

    ”、“慧”是同義的,可以替換使用。“這種空寂之知謂之靈知,即心靈而不昧,它是與佛智相等的知。”[11]在神會看來。“自性空寂,空寂體上自有本智,謂知,以爲照用”[12];“本空寂體上,自有般若智,能知...   所謂“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總相法門體,所謂心性不生不滅。”[15]“一法界”指一切現象得一産生的共因;“大總相”指遍一切現象的共性;“心真如”即不生不滅的心性,也即真如心。此真如心是一切現象...

    楊維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38414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