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rahmana)教之社会道德法则者称为“法经”,所以此时 dharma 就用为“一般规定”之意。 页123 若将“法”的意义适用到觉音的分类,则佛所说之法与“理法”一致,所以可说“法”中有“教说”的...
元弼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3144460.html
-
本,页14。注26《入唐记》,小野本,第一卷,页122注。注27《新唐书》,卷四九下,页1319-1320,“百官志”。注28《入唐记》,小野本,第一卷,页123注。 页906 地方的镇、守捉及...
黄清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5444507.html
-
他弘法利生,利用他福利社会。…我们是佛陀的弟子,要学习佛陀大肚包容的精神。”[123] 1974(民63),67岁 ?月,文稿〈肉身证道及菩萨释义〉。(‘日记’7) p. 41 ?月,慨佛教之...老人—东初老和尚〉。 [122] 《永怀集》李敏娟〈铿然金言—东初老人的话〉。 [123] 文中只及:写作此文之“前几年”,确实年代,不详;《永怀集》妙然法师〈梦里的开示〉。 [124]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1444711.html
-
136。 值得注意的是《大智度论》所提到的法缘慈意,显然二乘圣者是明了法空性的,与一般所说二乘人不明法空的看法不同。 [11] 参考印顺导师著《学佛三要》页120-123:慈悲是契当事理所流露的,...
释成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045072.html
-
123c)说: 大乘部者,谓一切法无生无灭,语言道断,心行处灭,无漏无为,无量无边如涅槃相,是名法身;及诸无漏功德,并诸经法,亦名法身。所以者何?以此因缘得实相故。又大乘法中,无决定分别是生身,是法身...阿富汗,往北尚包含了一部分俄属中亚的地区。 [25] 参见“赖文”p122~123,及注18。 [26] 《观佛三昧海经》卷9(大正15. 690下)。 [27] (大正15. 299)。 [28...
释果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245077.html
-
》卷1,《大正藏》卷35,页123下、124上。(注5) 《华严三昧章》与《华严发菩提心章》内容文字约同,惟发《 菩提心章》中载有《法界观门》全文。此处所引文见《大正藏 》卷45,...
邓克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445394.html
-
三界之物,皆从忆想分别而有。” “闻是教已,心厌三界。”“行者即时,得离三界欲,深入 于定,成般舟三昧。”
页123
上二段文中,什公以“如梦如化”及“不来不去...
赖鹏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545397.html
-
------------ 10. 《广论》卷6,页178、179。 11. 《尊者阿迦曼传》,页123(曾银湖译,台中:原始佛教协会,1992)。 12. 《大正藏》,31,676上、722中。...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845406.html
-
注121) 原卷作“由”,今从甲乙两卷。 (注122) 原卷误将“侄”作“嫌”。 (注123) 原卷与乙卷作“可”,今从甲卷。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745592.html
-
所引,195~196页。 (注121) 同上,194页。 (注122) 同上,195页。 (注123) 同上,193页。 (注124) 同上,195-196页。 (注125) 戴密微:如前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445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