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349篇,用时13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梁武帝“皇帝菩萨”理念形成的时代背景(2)

    云冈石窟之外,又建立强势的中央集权僧官制度,更组织了  能在经济上,劳动力上支持佛教事业扩展的庞大机构----“  僧祗户”与“佛图户”(注68)。昙曜于太和年间(477~499)  卒,他的佛教政策大力...在宫本  正尊编《佛教?根本真理》,页697~8。  (注 67) 《魏书》〈释老志〉,页3037。  (注 68) 参见冢本善隆〈北魏?僧祗户?囗图户〉,氏著《  冢本善隆著作集》第二卷,页97~...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4245414.html
  • 《现观庄严论》初探(2)

    Tshig-don 者,故暂改为Tshig-gsal。  (注 52) 同(注50) 书,68a3-77a5。  (注 53) 参大正藏,册一六,页六九七上。  (注 54) 参印顺著,《空之探究》(台北:正...下。此资料由惠敏法师提供,特此致谢。  (注 66) 见大正藏,册卅一,页四九中。此句引文系由惠敏法师提供,特此致谢。  (注 67) 见《现观论略释》,卷一,页一一。  (注 68) 见前引书,卷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145667.html
  • 大乘二十二问之研究(1)

    来自中国的佛教传承,而后者则代表印度佛教。在实际上,藏王曾正式召开辩论会以讨论这些教理。其结果是胜负未  68页  定。在不同的时期,两方面皆宣告胜利。这些辩论会大约在西元(780~782)年间举行。...澄漪为之作了一篇短序,意在说明其宗旨。他解释说“广释”或将使初学者惊惧。他们或许觉得面临“崇崖”,有“难于上青天”之感(注68)。这是简化本,但包含“广释”中的所有重要原素。略一改变作风,作者的题名是...

    巴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345670.html
  • 世亲“识转变”与胡塞尔“建构性”的对比研究(2)

    参考,武内绍晃,收入《佛教思想3:  因果》。见《国际佛学译粹》第一辑,许洋主译,P.40。  注68 同,卷二,大正31.7c。  注70 参考,Husserl,《Cartesianische ...trans.,see《Cartesian Meditation  》(简称《CM》,P.66)。  注72 同,《CM》,P.68。  注74 参考,Ricoeur,前揭书,P.27。  注76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145689.html
  • 日据时期台湾佛教史二论

    高峰,也是台湾佛教团体当时唯一的社会事业。 ( 注 1) 见江灿腾<台湾佛教史研究之百年回顾 (1895-1995) >页 68-79, 收入氏著《台湾佛教百年史之研究》(台北:南天 书局, 19 96 年)页 68-79。 ( 注 2) 前者见柯毓贤<西来庵事件之宗教信仰及其与转天图经之关系 >(《东方宗教研究》第一期,1987 年),页 229,...

    王见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2445785.html
  • 再論《妙法蓮華經》之「十如是」譯文

    。』什譯經至此乃言:『此語與西域義同,但在言過質。』」《大正藏》冊50,頁364中。[16]《大正藏》冊55,頁48上。[17]《大正藏》冊9,頁68上。[18]本田義英於所著《法華經論》中說:「自然...yathaa-bhuuta^m svalak.sa.nam”(如實的自相)的譯詞。「本無」是添譯詞,補充說明「自然相」的內涵。[30]如〈善權品〉「如諸佛法貌」(《大正藏》冊9,頁68上),現存梵本為“...

    黃國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245803.html
  • 略述《洛阳伽蓝记》的写作缘起

    之肆,或三五少僧共为一寺”[68],使“梵唱屠音,连檐接乡。……非但京邑如此,天下州镇,僧寺亦然”[69],使佛教过去的那种“阐教多依山林”[70]的传统遭到了破坏,代之而起的,却是充满人间气息的恋慕...任城王澄传》,《魏书·释老志》,《全后魏文·卷第一十七》。[67] 《魏书·卷第十九·任城王澄传》,《魏书·释老志》,《全后魏文·卷第一十七》。[68] 《魏书·卷第十九·任城王澄传》,《魏书·释老志》...

    恒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345827.html
  • 竺法护的翻译初探(注1)

    问经》,《无言童子经》及《济诸方等学经》。(注67)很多大乘经典以问题为中心,这些问题可能代表了当时大乘听者所关心的事情。(注68)也有一些形式内容可能是为了帮助记忆而设计的,所以常常没有什么逻辑可言...T.15.585.1,T.13.401.534,T.9.274.374。(注68)在法护翻译的大乘经典中“所问经”很多,如《持心梵天所问经》 (T.585)、《须真天子所问经》(T.588)、...

    梅乃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145987.html
  • 就《华严法界观门》论华严思想之演变(2)

    界分别配属三观, 此同澄观之看法,但于对事法界的看法则 与澄观不同, 宗密认为事法界不能独立成观,若独观之,则 是情计之境,( 注 68) 然依澄观之看法,“事法界历别...─────── (68) 如《注华严法界观门》对三观之解释,其云︰“除事 法界也,事不独立故,法界中无孤单法故 。 若独观 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345992.html
  • 唐代士人的“始儒终佛”

    饰智求仕者,更詈仆以悦仇 人之心”[68]。人生遭际使他越发虔信出世而“不违仁”的佛教心灵哲学。他引用唐肃宗一句话,表达自己对佛学的评价:“慈仁怡愉,洽于生人,惟佛图道允迪。”[69]  刘禹锡(772... 〈送文郁师序〉,见《全唐文》卷579。  [68] 〈与萧翰林俯书〉,见《全唐文》卷579。  [69] 〈南岳云峰寺和尚碑〉,见《全唐文》卷587。  [70] 刘禹锡本传见《旧唐书》卷160...

    张 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1946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