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心于诸地:胜解、清净意,许余为异熟,如来乃断障。”(注40) 其中,胜解行地发起胜解发心,前七地发清净增上意愿发心,八至十等三地发异熟发心,佛地发断障发心。《大疏》 ('Grel chen,即师子...注 32)。 (注 36) 见大正,册七、页七下,行一三。 (注 37) 见大正,册三一,页五九六上。 (注 38) 同(注 37)。 (注 39) 同(注 32)。 (注 40) 见大正,...
陈玉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845595.html
-
具五蕴。”经部以为十二支中,以无明最易感果,应以无明为十二支之动力。“何缘但立无明等名,以诸位中,无明等胜故,就胜立无明等名。”(注40)世亲因之说:“...39) 大正,29、P.29中。
(注 40) 大正,29、p.48下。
(注 41) 大正,29、p.51上。
(注 42) 参见同(注10)p.105详见大正,29,pp.67中...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0045597.html
-
》,台北,东大,1988年3月,页21-40。后者,参见傅伟勋 , 《从创造的诠释学到大乘佛学》,台北,东大,1990 年 7 月,页 1-46。
...
周庆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0945617.html
-
38 同(注5)〈卷三十二,泰州学案一〉,页703。 注39 同上注〈处士王心斋先生艮〉,页710。 注40 同(注38),页854。 注41 同(注...14 69 50 3 2 33 82 14 40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人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1045619.html
-
三、“写山水之神”析义
〈画山水序〉云:“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质有”即形质的 存在(注40);“趣”做接受解,“灵”即“神”之显现与...这段译文, 见《中国哲学史资料选辑》魏晋隋唐之部(中), 中华书局,页 559。 注 40 朱良志先生以为“质有”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有”指山水具 ...
林朝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1045620.html
-
失却真心;失却真心,
页258
便失却真人(注 40 )。
李贽的“童心说”对于晚明的思想和美学观起了革命性的激荡,与之同时的戏曲作家汤显祖也提出相应的理论,其曰...,页299-316。注34 王阳明《传习录》卷一。注35 李贽《焚书》卷一。注36 《五灯会元》卷七。注37 《明史》卷二二一,。注38 《竹窗三笔?李卓吾》。注39 同上。注40 李贽...
林素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1145622.html
-
所谓四念处。何等为四?……”(注40) 如“如理”,择摄第六○八经。经云: “……告诸比丘:若比丘离四念处者,则离如实圣法;离如实圣法,则离圣道;离圣道者,则离甘露法;离甘露法者,不得脱生老病死、忧...修习已有所成就,而且成就了一切相智的直接因。(颂37、38、39,“三千生声闻……”)(八)应除的邪执:执著二谛是互相对立的无知,此分为十六种。(颂40、41、42,“所缘成及彼……”)从“兆相”到“...
陈玉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145666.html
-
。 (注 39) 见(注35) 引书,中册,页二三六。 (注 40) 同(注35) 。 (注 41) 同(注39) 。 (注 42) 同(注39) 。 (注 43) 见(注39) 引书,中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145667.html
-
788—810(注39),费去了二十二年的时间去完成那一百卷号称为一切经音义的字典(注40),此书是存放在西明寺图书馆内,甚为全京城人士所钦羡。他于815去世享年八十有四。后来于显德中(954—959...
巴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345670.html
-
这又以“以如如智称如如境”之“如如境”说之(注40)。基于“众生皆有如来藏”“一切众生绝无有出”的信及理,而用“如如境”收摄“如来智”。《佛性论》传为《宝性论》的异译增删本(注41),而在《宝性论》...39 《大正》,三十一册,页796上。注40 请参照注三笔者另文〈如来藏与唯识之交涉 ---- 以《佛性论 》为中心的比较研究〉之第二、三、五节。注41 中村瑞隆持此说最力,见注3中...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745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