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名阿难多,第二名提婆达。](10)3·《大智度论》卷三:[斛饭王有二子:提婆达多、阿难。](11) 二、提婆达多的秉性 提婆达多,依《释迦氏谱》卷一引《十二游经》言:[调达,四月七日食时生,...提婆达多出生之时,人天之心都忽觉惊热,以是之故取名为[提婆达多],意即[天热]之义(15)。其自幼年即处处显发残暴之性,依据《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三(16)所载: 劫比罗城有一博士,名曰同...
永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2441890.html
-
。 (9)《大方便佛报恩经》卷三,《大正藏》第三册,第一三六页下。 (10)《佛本行集经》卷十一,《大正藏》第三册,第七O一页下。 (11)《大智度论》卷三,《大正藏》第二十五册,第八十三页下。...第二五二页中。 (15)《释迦谱》卷二,《大正藏》第五十册,第五十八页下。 (16)《大正藏》第二十四册,第一一O页下。 (17)《释迦谱》卷一,《大正藏》第五十册,第六页中。 (18)《四分律...
永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2441891.html
-
(适合不同众生)的源远流长的佛学。11 这样的佛学有些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以为至少有如下特点:1、指向解脱的宗教性。这是说,任何一个佛学体系或思想都是以追求众生的解脱为归宿的,所谓“十方薄伽梵,一路...关联的现象。也许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欧阳竟无先生才说“佛法非宗教非哲学”15。以此为前提,我们才能在其整体性中更加合理地理解和诠释其个别性,也才能够对各种研究的有效性及其限度保持清醒的认识。 三、佛学...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2141962.html
-
[11] (二)《瑜伽论》系的三聚净戒 在菩萨戒本中,《瑜伽戒本》、《地持戒本》、《善戒戒本》都是属于《瑜伽师地论》系的 戒本,地持戒本和善戒戒本是《瑜伽师地论》菩萨地品的同本异译,所以是同一型范...惭愧,深深爱乐,见是功德,当知说名上品缠犯。[15] 又云: “略有二缘舍菩萨净戒律仪,一者弃舍无上正等菩提大愿,二者现行上品缠犯他胜处 法。”[16] 他胜处法,即是为他所胜,意指烦恼等力占...
智 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4241984.html
-
不可思议境”[11]。在第三项中,说到:实相,虽是四句冥寂的不可思议境,但依悉檀因缘,亦得把无名相的不思议境、假四句名相来加以叙说。第四项中,主要阐明不思议境,虽可说为种种,但若要而言之,则是圆融三谛,...念心,若无心而已,介尔有心,即具三千。”[15]《法华玄义》第二卷上云:“游心法界者,观根尘相对,一念心起,于十界中,必属一界。若属一界,即具百界千如,于一念中悉皆备足,此心幻师于一日夜,常造种种...
怀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4441986.html
-
刹那变化着的, 如众贤论师在《顺正理论》中陈述经部的思想所说“因缘性者,谓旧随界,即诸有情相续展 转能为因性。” [11]其中的“旧随界”就是因法。此句文即指出,这样的因法, 就是在“相续展转”变化着...,言植物种生果实,似乎还存在着这样的一个症结,即“花内生果 功能,非(植物)种,为先所引起者(即花中功能)所生果相,应与(植物)种别(没有丝毫联系) ?”[15]可是,仔细寻究起来,却并没有这样的...
正 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4941987.html
-
如死鸡鸣。是故应许种子与果 俱时而住,此与果不相违故,如莲华根。”[11] 在无性论师看来,假如潜隐的种子与显露的现行的因果关系是前后异 时的,那么,这就意味着潜隐的种子已经在前一时消失不存在了,...别体,然俱现在。” [15] 从上座部等人的主张看来,他们认为,依于现在一刹那法体,生时是 果,灭时是因,但此生灭二时的延续只是前后位次的差别,生灭二时都是 在现在一刹那的法体上而有的,所以,在...
宗 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5241989.html
-
中”通假,“冲年”是十 岁到二十岁的青少年期,这样也说得通。[11] 2出家参学 《宋高僧传》说神会幼学五经,喜读老庄,后览《后汉书》而了知到 佛教,很是神往 ,从此不求仕途,后投襄阳国昌寺颢...若不痛即如同无情木 石,若痛即同凡夫即起于恨。大师言:神会!向前见不见是两边,痛 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来弄人!神会礼拜,礼拜,更不言。 神会作礼,便为门人,不离曹溪山中,常在左右。[15] ...
亚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5541991.html
-
《山法宝鬘论》目录 山法宝鬘论……………………………………………11 抛弃故乡…………………………………………13 莫返家乡………………………………………13 真正的孝顺……………………………………15 作名副其实的行者……………………………16 远离亲友…………………………………………19 诱惑的后果……………………………………19 修行人莫入城市………………………………20 ...
札嘎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3342027.html
-
依科金刚上师(秋央让卓),是公认的证悟大圆满的瑜伽师。据说他是布玛目扎的化身。他平时对弟子要求十分严格,常常示现威严身相。想拜见他也十分困难,除非特殊开许。法王如意宝晋美彭措曾在15岁时见过他。 ...一般舍弃今生的苦痛;猛厉不断地念叨‘一切都不需要!’;自己掌握自己的牵鼻绳。如此这样,美妙的修行功德就会如云般聚集。”我们应将这11个准则牢记于心。否则,即使再有智慧,也成为佛教油子之因。 壬午年...
索达吉堪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3942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