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531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论智顗的“一念心”

    “一念心乃本体之心的瞬间起动”[11]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此时“一念”被界定成了一个动词,表示认识之发动或“心”之动作,而在前面...;观不思议境,谓观一念心。”[14]可见,从“能所”角度看,[15]“一念心”是所观之“境”,而不是能观之&...

    陈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5342604.html
  • 释迦牟尼佛传记的神话性格分析

    西方基督教神学家布特曼。[10] 基于时间与篇幅的限制,本文无法详细的阐述这些理论,实际上也无此需要,故仅提出些重点,尤其是对后文分析佛传神话可以借镜的部分。[11]  (一)坎伯的英雄神话  严格的说...作者:坎伯指出神话并不是由谁刻意创作出来的,是自然而然从我们想像力与象征流出,它以一种形而上的途径,向我们述说某个关于生命的美丽真理。[15]  4.神话的功能:坎伯认为神话有四大功能:(1)神秘主义...

    李坤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5542607.html
  • 西方学界对早期佛教口传文献形成的研究近况评介

    为:口头演出是一种现场创作,因此其内容在每一次的呈现中皆有所更动,而非一字不差的全盘照述。[11]  Cousins的证据是,当我们比对巴利版本的尼柯耶和其他现存阿含经类不同的版本时,我们会发现不少...文献与佛典具有许多共同之点,[15] 两者为了精确地保存各自圣典的文句,而使用了许多方便记忆和传诵经文的方法,譬如说大量使用与数目有关的清单(numbered lists)、大量重复性内容(...

    越建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5742609.html
  • 汉传佛教文化及其古文物

    论文现已不见,汤用彤的《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p. 11  第十六章中说:“生公似各曾为文发挥此二义”。唯据汤氏的考证,在跟道生同时代的一位学者谢灵运(号康乐),写有一部《辩宗论》,被收于《广...是一种中国型态的哲学思想,更是一种实事求是、实用活用的生活态度,所以也是遇深则深、遇浅则浅,遇高即高、遇低即低的教育模式。它没有一定要坚坚持信仰心外的什么神明或最高的权威者上帝,   p. 15  佛...

    释圣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5842610.html
  • 略探受“迦絺那”仪式所得“五种权利”之内容、起源与演变

      p. 27  “若比丘受他请食,前食后食行诣余家,不近白余比丘,除因缘,波逸提。因缘者,衣时,是名因缘。”[10]“畜长衣”和尼萨耆波逸提[11]法第1条有关,第1条是: “若比丘三衣竟,舍迦絺...外道施食时。”[15]“处处食”和波逸提法第32条有关,第32条是: “若比丘,处处食,除病时、衣时,波夜提。”[16]“食前食后行不白”和波逸提法第81条有关,第81条是: “若比丘同食处,食前食后...

    释继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5842611.html
  • 明末清初之律学复兴──以见月律师为中心(一)

    态度?  明末弘扬戒律的主要有二大系统,一是云栖袾宏,二是古心如馨(1541~1615),他们二人都有很多弟子,而且影响深远。[11] 然在明末戒律中兴的机运中,尤其以如馨门下的三昧(1580~1645...平日雅慕佛道,一夜梦梵僧入室,醒来后就生下见月。见月生性好奇又酷爱游览山水,幼时就颖慧过人,且擅于绘画,[14] 由于母亲吴氏潜心学佛,在家教薰陶下,见月尤精于描绘观音大士像,[15] 一般人无不争相...

    释果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5942612.html
  • 略谈庄子无为说与慧能禅宗三无论

    偏有私之仁爱而效法又公又正的自然之仁爱。  老子又言无知,他说: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11]  p. 240  此处所言“日益”和“日损”的对象,广义而言,指凡出自人为之...发自人为自我的一切主观价值判断,有了“成心”,必自有相对是非真伪之分别。因为“成心”是出自于人为中心的认识判断,有偏有私,故产生各种是非争执。[15]若有了成心,自然会出现与其真面目不同者。人之成心因...

    元钟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0542617.html
  • 说“无念为宗”

    众生成佛之体性为实相。六祖云:   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11]  又云:   善知识!愚人智人,佛性本亦无差别,只缘迷悟。[12]  此佛性(又称如来藏)正是《大般涅槃经》、《如来藏经》等经与《...13]  识自本心,是见本性;[14]  佛是自性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佛即是众生;自性悟,众生即是佛。[15]  此三者,其内涵无二无别,皆指众生心的性空实相而言,如果于此妄加分别,那就等同戏论。...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0642618.html
  • 北朝至隋山东佛教艺术查研新得

     76  头、膝下残  诸城博物馆  10  施彩绘  44  头、膝下残  诸城博物馆  11  佛身施画  临朐  12  博兴  13  仅存佛座  济宁  卢舍那法界人中是一类特定的造像,造型...位于一号窟上侧偏西处相距约15米处。其地近于峭壁顶端,  应系对自然洞窟加工凿建而成。其南向的窟口面临断崖,十分险峻。方形窟口以石垒出低墙。  另在窟西面开有一门,必须沿陡壁攀缘而上,方可登临。西门有...

    张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1242624.html
  • 禅宗“自性清净”说之意趣

      〔13〕同注〔11〕。   〔14〕同注〔12〕。   〔15〕同注〔11〕。   〔16〕〔17〕同注〔12〕。   〔18〕《成实论》卷三“心性品第三十”。《...?若在先生,应心生已,住待烦恼。若尔,应经二刹那住,有违宗失。若俱时生,云何可说心性本净?汝宗不说有未来心,可言本净。”〔11〕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如果说心之本性是清净,由于为客尘...

    楼宇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2842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