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474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大乘庄严经论.修行品》初探

    p.40),不过笔者目前尚未见到 此资料。 页23 ? [被-皮+夸]谷宪昭[注15]、小谷信千代[注16]、 山口益[注...见道”,第五、第六偈为“修道(二地到十地)”。 因此岩本明美[注40]则参考本论〈述求品〉中的“四十 四种作意”与早岛理及野泽静证的说法,进而以“知义”等之 五种...

    释善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1646589.html
  • 略论日据时期的台南开元寺(1896~1924)

    戒律亦严”。[38]  大正六年,传芳法师又在开元寺举办授戒会[39],大正八年则举办四众授戒会[40]。在传芳法师的带动下,开元寺已逐渐展露自主性。另一方面,传芳法师体察时势与教界状况,慨叹台湾佛教...

    王见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2246596.html
  • 海德格尔思想的佛学因缘

    的敞空处)在“澄明”或“明”这个得到海德格尔首肯的译名中只表现出了一半,即“敞空”。而“开伐”、即对假有的否定的一半涵义在这个译名中则是缺失的。[40]以这个标准来衡量,“无蔽”(aletheia)一...(甚至可说是完全一致):使某物变得自由敞开,是对所有在场和不在场的敞开。虽然海德格尔不太可能注意到中文“无”字的这个原初涵义,但毋庸置疑,他的思考方向是与“无”的基本内涵相应合的。 [40] 对此...

    倪梁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2546600.html
  • 唯识学与现象学中的“自身意识”与“自我意识”问题

    是“有漏的染识”,分八识;后者则转成“无漏的净识”,也分八识。因此,真谛将它称作第九识,印顺认为“是不妥当的”[40]。熊十力也认为“阿摩罗”就是阿赖耶识的别名,亦即“无垢识”,“立为第九识,大错。”...即ego - cogitata或“执藏-所藏”)。 [40] 参阅:印顺,“真谛三藏所藏的阿摩罗识”,载于:《印顺集》,北京,1995年,页62-64。 相同的论证也可以在牟宗三的《佛性与...

    倪梁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2646601.html
  • 天台智顗一心具足说之理论意涵

    无漏业而生其三种之意生身[40],具变易生死。此复是依于《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简称《胜鬘经》)之说:“无明住地缘无漏业因,生阿罗汉、辟支佛、大力菩萨三种意生身。”(T12.220a)另,《...二者、属因缘新发心菩萨。大菩萨为众生,随所应度受身,不避边地、邪见。”(T25.714c)  [40] “意生身”之梵语为“mano-maya-kaya”。“mano”(manas之复合词形式)为“意...

    林志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446641.html
  • 法藏 大乘起信论义记 及元晓与见登的相关述记关于一心开二门的阐释:

      见登在“第三, 建立八识同异门”指出, ?大乘起信论? 认为八识心王心所是“一心流转”, 而和唯识论之“八识心王心所皆别聚别体”有别[40],所以二者是有所不同的。但是二者虽有不同,见登又以为...卍续藏经第七十一册,页 757。  [39] 见登,?大乘起信论同异略集本?,卍续藏经第七十一册,页757。  [40] 见登,?大乘起信论同异略集本?,卍续藏经第七十一册,页740上。  [41]见...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546643.html
  • 汉魏两晋般若学经、论翻译的考察

    ,也就是说,原本是译本的三倍[39]。但《后记》则说:“若尽出之,将十倍于此”[40]。那么,到底原本是译本的三倍还是十倍呢?日本学者镰田茂雄推论说:“从所谓‘论之略本,有十万偈’得知现存本的三倍是略...记集》卷十,大正五十五,No.2145,P75a-b)。  [40] 《出三藏记集》卷十,大正五十五,No.2145,P75b。  [41] 镰田茂雄《中国佛教通史》第二册,P280。  [42] 僧肇...

    罗 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646646.html
  • 毗尼研究方法举隅──个人研律经验谈

    重戒律的人姑且不论,因为他们不会有兴趣听这些;教界有心学律的后进诸人,岂不还是像笔者过往的方式在奉行“教条主义”吗?更有大男人主义比丘大大宣扬歧视女众  页40  之论调,而且录音带广泛流传于尼众之间...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846652.html
  • 印光大师─儒佛会通的净宗始祖

    好。骂之无益,枉造口业!”[注40]可见印师的无动于衷并非守旧而是不愿意因言僧过而自娆娆人。而印师于〈论现在僧伽制度〉文末云:“夫流通佛法,非一朝一夕之故,需深谋远虑、随机设法。佛制固不可不遵,而因...31。  [37] 同注13,页18。  [38] 同注8。页2567。  [39] 同注8,页2442。  [40] 同注8,页2442。  [41] 同注l,〈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下,册三,页84...

    陈秀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946656.html
  • 嘉祥吉藏的“十如是”解释

     波若之本体为“正观”,此“正观”之意义为何?《中观论疏》卷一说:“观此正因缘不生、不灭,乃至不来、不去,故此因缘即是中道。因于中道,发生正观。[40]”卷二亦说:“不断不常名为正观。然离二谛无别中道...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146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