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531篇,用时1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唯識三系之研究

    如水界全空,淨故許為淨。 (註11) 由空性之差別義而言,阿賴耶識一方面為雜染,另一方面為 清淨。雖然空性的真如是清淨,但由於分...其內容如何呢﹖ 即是依存轉變。世親認為轉變有三種,即異熟轉變、末那轉 變、境了別轉變(註15)。此三種轉變,同時生起,故其所轉 變的境,難免互相交錯。當然,此...

    如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2244016.html
  • 從「以禪喻詩」論嚴羽的妙悟說

    。(註11) 此詩偈語味較濃,除次句外,平仄合律,詩意自然。次 如馬祖道一門人大梅法常禪師有不出世詩一首﹕ 摧殘枯木... (三)禪學與唐宋詩學 禪學的根本思想,據六祖《壇經》與黃檗希運所言,在 證知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無動搖,而且 能生萬法(註15...

    王熙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2444019.html
  • 梵本《中論頌.月稱註》(淨明句論)研究序論

    大 的事行乃部派佛教之所不及。於是龍樹菩薩 (約一五○--二 五○)應機出世(註9)﹐「廣明摩訶衍作優婆提舍(註10)十萬 偈﹐又作莊嚴佛道論(註11)五千偈...prasangika)寫自立論證派(Svatantrika)。(註14) 對於龍樹中觀論證方法論﹐以及中後期的演變﹐從邏輯 學的角度來剖析﹐囗山氏有相當的成果(註15)。今簡介於后 ...

    釋惠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2544022.html
  • 解嚴後的台灣佛教與政治

    舉辦的活動。(註11) 在以上的各條中,除十二條外,基本上是屬海峽兩岸在 各自的法律管轄權內,對宗教交流事務所作的規範,因此, 台灣佛教界要赴大陸作交流...灣佛教團體或個人,到大陸去交流的 結果,主要還是提供物資和款項的幫助(註15),在佛教思想 上造成顯著影響的情形,則幾乎不曾有過。因此,台灣方面 對兩岸佛教...

    江燦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2644024.html
  • 宗密的靈知與王陽明的良知的比較研究

    知察,則有時而或蔽耳。(註11) 故良知恒時在起動,它自身是一動感的機制(dynamism) 。「無起無不起」即表示良知是一恒時在動感,在作用中的 ...物理矣。… …心之體,性也,性即理也。故有孝親之心,即有孝 之理﹔無孝親之心,即無孝之理矣。……理豈外於吾 心邪﹖(註15)...

    吳汝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2644025.html
  • 『天台霊応図本伝集』に関する一考察

    が最も古い。 p. 188その後、1094年成立の永超『東域傳燈目録』[11]には、「天台靈應傳十卷(最澄集)」[12]と「靈應圖集傳十卷」[13]と前後二箇所に記載されている。『天台宗章疏』には一巻... 無[15] 3 比叡山実蔵坊 全二巻 不詳 4 京都妙法院 全二巻 不詳 5 叡山文庫横川別当代蔵書 全二巻(1冊) 享保癸卯(1723)秋九月 行光沖寂天写之 ...

    釋孝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3144035.html
  • 《三言》故事中佛教死亡思惟探索——超越因果輪迴後的涅槃世界

    客舫遇俠僧〉(喻19)、〈佛印師四調琴娘〉(醒12)、〈赫大卿遺恨鴛鴦絛〉(醒15)、〈汪大尹火燒寶蓮寺〉(醒39)等。雖然許多佛教題材故事在《三言》中實為佔有頗大的比重,但其中呈現佛教死亡意義的作品...超越現實的富貴功名、生死存亡,達到一種「有餘涅槃」境界。[11]後來佛印在相國寺圓寂,蘇軾也無疾而逝。二人的死亡方式不同,是因為各自身分、空間的不同,但他們超越生死而進入「涅槃」境界的內涵是一樣的。 ...

    金明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3244036.html
  • 成唯識論中時間與種熏觀念的研究

    是「過未無體論」,它來自大 眾部。世友的異部宗輪論描述大眾部的時間觀時說:「過去 、未來非實有體。」(註11)而成唯識論卷三則說:   前因滅位...時間觀念(註14)。在同書卷二(觀三相品第 七),則破斥生、住、滅之有為三相(註15)。龍樹認為時間 是虛幻的最大理由是:時間是立基於諸法的活動才假立的; 諸法...

    楊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3944046.html
  • 从对传统办学指导思想之反思谈佛教教育的未来

    毕竟非月。”[10]《金刚经》喻之为筏,以之引导芸芸众生领悟佛陀所悟证之法,而非佛陀菩提树下所悟之心法本身[11]。佛教通常把佛陀引导众生领悟佛法之方法形容为“法门”,经中常说有“八万四千法门”。  ...时空的限制,超乎国界、种族、地域、文化、历史之种种差别相,无外来与本土之分别,“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见《心经》),“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15]因此根本无法从理论上来...

    净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5344089.html
  • 当代台湾人间佛教佛陀观及其宗教实践

    佛弟子对佛陀的永恒怀念中,所呈现的是圆满的、绝对的,于是释尊在人间的一切都是示现之说。从根本佛教来看,理想其实是生命意欲的表现,也就是“自我本质的客观化”。[11] 因此,在...ldquo;佛在人间”的佛陀观   在大乘佛教思潮下,天上成佛与他方净土为学佛者趋之若鹜。“诸佛世尊,皆出人间,非由天而得也”。[15] 不仅说明人间是胜过天界的,...

    释德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0444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