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451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当代台湾佛教与基督教间的一场深层次对话

    信义神学院于七月十二日来函劝导其改宗的次日,就致函中华信义神学院宗教研究中心表明自己对改宗问题的态度,七月二十四日宗教研究中心回函答覆。[注24]  李元松在致函中,真挚地感谢中华信义神学院宗教研究中心...一六六页。  [注23] 同 [注8] ,第一六七-一七六页。  [注24] 同 [注8] ,第一六九-一七八页。  [注25] 释禅宣,〈欢迎禅学院院长莅临现代禅──再覆主内姐妹的一封信〉(二○○○年...

    何建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3051810.html
  • 怎样读“妙云集”(1)

    妙云集”……22  “妙云集”宗趣窥探……………………24  一、 研究的方法…………………………25  二、 修持的观念…………………………28  三、 时代的意义…………………………33  四、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3051811.html
  • 清末民初庙产兴学风潮—以虚云禅师为例(1)

    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佛塔寺或佛形像乃至菩萨、声闻、辟支佛像,躬自营办供养、布施。是国王等当得三劫为帝释身受胜妙乐,若能以此布施福利回向法界,是大国王等于十劫中常为大梵天王。』[24]  ...

    陈育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3151814.html
  • 佛法的今古对话:从「废除八敬法运动」论教义的解释

    nanto认为,佛陀通常不以外道做为根据的理由,不过每月的初一、十五日诵波罗提木叉,是因国王看到外道每隔十五天聚会诵经的情况而向佛陀请求,佛教才有每隔十五天诵波罗提木叉,[24] 所以佛陀不是绝对拒绝...年龄较低的人。让年少的比丘学生发愿要当个好比丘,即为了可以做个合适老奶奶顶礼的比丘。   [24] PTS.V i.101。M.4.377,PTS.V i.102-3。M.4.379。   [25...

    蕭貞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3651825.html
  • 虚云大师的教育理念

    寺经板目录序》中对于宗与教的关系有精彩的阐述:   宋儒有言:“教学者如扶醉人,扶得东来西又倒。”予于斯语,重有感焉。粤自腾兰入汉,白马驮经[24]。乾竺[25]贡书,代有...同上。   [21] 《年谱》第142页。   [22] 同上。   [23] 同上。   [24] 粤,句首语气词。腾兰,即说迦叶摩腾与竺法兰二人,于汉明帝永平中来我国,传译四十二章经...

    道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3851829.html
  • “孔颜乐处”心解——宋明之际一段儒释“心性”通辨

    、香、味触法皆是空相,不能系缚此无依道人。[24] 酒肉而不知戒,犯淫色而不知禁,往往嬉笑怒骂,恣情纵意……究之,极意佯狂,尽是灵 通 慧性;任情极戏,无非活泼禅机。[17] 这就是所谓的...

    徐湘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3951832.html
  • 泉州佛教

    和尚东征传》记载, 唐·天宝年间(742—756年),随从鉴真渡日弘法的24位弟子中有泉州超功寺僧昙静。鉴真、昙静等在日本被授于“传灯大法师”尊位,昙静后来在日本担任戒师,对佛教在日本的传播起了一定作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5151852.html
  • 中国佛教心性论述评

    ldquo;入菩萨乘,求无上道”[24]的是观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文殊菩萨就特别强调“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25]的耳根圆通[26],说:   此是微尘佛,一路...  [21] 《大正藏》第46册第553~554页   [22] 包括自心在内。   [23]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四》   [24]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第六》 ...

    恒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5151853.html
  • 法藏《大乘起信论义记》及元晓与见登的相关述记关于一心开二门的阐释

    。  页277  异灭四相的住相是末那识,因此可知阿赖耶识是第一的生相,而第三的异相是六识位,第四灭相是起恶业之相。相对于此,法藏却将四相搭配于不觉之三细六粗,而且并未包含末那识在其中。[24] 由此...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5951874.html
  • 宋儒李延平的理一分殊形上思想[1]与佛学之对照

    理原本为二(不是真正为二,而是境界不高,分别心见其为二。故谈一与谈二都可,因为人是二层存有于一身,可以见一,亦可见二,境界不高时就见二[24]),但是到了最高境界,心与理为一,故可同意谢上蔡之说法。而...-------------------------------------------  [24]“天下之理,无异道也,天下之人,无异性也,性惟不可见,孟子始以善形之,惟能自性而观,则其致可求,苟自善...

    蔡家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90251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