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用。[11] 因此,倘若有人在“中有”阶段转向善道,或趋向解脱,那应该是前生善法串习或同类中有接引的结果,而非人间读诵“中阴密法”的引发。《阿毗达磨集论》和安慧《杂集论》中都说“中有”所集诸业,是...13. 《西藏生死书》,页380。 14. 《西藏生死书》,页39、40。 页54 《西藏度亡经》略究 鉴往知来: 两岸佛学教育研究现况与发展研讨会 论文专集(2002.04) 三身了。[15]...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845406.html
-
本篇录自《华雨选集》第 225-243 页) 页11 导师的话:研究佛法的立场与方法 法光学坛第五期(2001) Studying Buddhadharma in Depth: On ...expedient means which on one stage of development is excellent 页15 导师的话:研究佛法的立场与方法 法光学坛第五期(2001) ...
印顺导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945408.html
-
彼有大过。若有舍此身,余身不相续者,我不说彼有大过。”[11]不但未诃责阐陀自杀,甚至还授予“第一记”。 还有一位跋迦梨[12],自杀前希望见佛陀一面,佛陀亲来开示,先问跋迦梨是否已了解五蕴无常、苦...情意上的不敢面对),都无法生起清净道品,因为它不符合“四正断”[15]的原理──无法令自己“已生恶令断,未生恶令不生”。 第二、作出世间正思维时,应如是念:虽此某甲之恶确属罪恶,为我之所深切厌恶,我...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945409.html
-
淫风秽雨的摧残之下,印度佛教焉 有不灭亡的可能! (注 44) 引见《妙云集(14)?佛在人间》,页43。 (注 45) 引见前书,页15。 ... 迦入灭后第11世纪,“秘密佛教与真常论缔结不解缘,在真 常本净的理论上发达起来”,“发达到几乎与印度教浑然一 体的地步”,“念佛(天)三昧,欲为方便,印度群神无...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4145412.html
-
世谛;缘散即无 ,称第一义谛”(注11)。 于道邃以为诸法及众缘所成,由众缘和合而成,名为俗 谛,如众缘消散,则复归空无,此名真谛。安澄中论疏记云 : “于道邃著缘会二谛论云:缘会故有,是俗;...道义”(注15),唯去此因缘关系或革除边 见(执断 、执常之见解均偏于一边,故名边见),始能达于 “空”或“中道”之境。 前述四句偈中,第一句乃肯定往昔之缘起说,后三句则 赋予缘起说之新内涵,并...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245468.html
-
妖征,终而 被祸(注9)的故事,但也反映了当时官贵好在佛寺中召妓饮 酒。 据佛家戒律,酒类及发酵的果菜汁都不许存储在寺中 (注10),也不欢迎俗人经常进入寺院(注11),如今 161页 ...作 文书工作以偿(注15)。(二)清贫士子可获寺院同情而给予免 费膳宿的优待(注16)。(三)寺院藏经阁中除了庋藏佛经之外 ,更有儒家经史,可供士人借阅(注17)。 根据戒律,除了志愿服侍僧众...
曹仕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345469.html
-
人各悉知。今人则必不肯如是重重屡讲也。古人以利人为本,今人以求名为本。若专讲净土,人或轻之,所以不肯专精致力于此一法也。’[11] 道绰禅师以其切身的经历,感受到自力修行的艰难,深知无始以来的业力实非...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15] 此‘要、弘’废立之文,即将一部《观经》宗旨完全揭示出来,彰显《观经》目的不在十三定观、三福九品,而是在‘持无量寿佛名’的弘愿念佛。此‘一向专称’之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2545513.html
-
随 著佛子道行的深浅,哀伤的程度也各不一致: “尔时众中,有未得道比丘人天,既见如来已般 涅槃,心生懊恼,宛转于地。已得道者,深叹世间无 常之苦,悲号啼泣不能自胜。”(注11) 历来各地的...入灭之地,安署有长 二十尺的卧佛像,依其铭文及手法推断为五世纪的作品。 (注15)比之更早的印度涅槃像,以犍陀罗、秣菟罗、贝拉那 斯(Banaras)等地出土者为代表,约在二至三世纪左右创作 ...
陈清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4545572.html
-
的精神底蕴: 故吾于孔子之经典,入佛以后复取而研究之,觉其精神奥理,即讲之百年,亦不能尽,……。11 虽然太虚大师并未明言研究中国文化对了解中国佛学的帮助,但从他本人相关于这个领域的多篇作品与多次...重视与继续研究。 东初老人承担起复兴中国佛教文化的大任,鉴于当时出家法师的平均学历不高,他认为“若要提高佛教的社会地位,必须要我们出家人内外学兼修”15这样的观点,在他的<发扬真理与培养人才>一...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4945580.html
-
它们用词遣字质实不文来看,划归属于年代久远的经典。僧祐对于“古异经”的说明,见大正55, 页15中11-15。 56 大正55, 页16中24。 57 大正55, 页145中14、171下21、...6下21、7中3、49中20、62中3、96上27、117下12、13、151下175下15、183中17、213中16。大正49, 页56下11、57中13、111中12、1、 55、227上15、...
释天常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5045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