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宝集部、涅槃部等26个部类,《维摩经》疏被归入第17个部类——经疏部中。
中国学者于1909年7月从伯希和处第一次看到了敦煌写卷,震动很大。伯希和在中国学者中引起的冲击波很快传到日本,引起了...》、《维摩诘经杂释》、《维摩经疏?北昃26等》、《维摩经义疏》、《维摩经广疏》、《维摩义记S.2688》、《净名经广疏》、《维摩诘所说经注》、《维摩义疏》、《注维摩经》、《维摩经解》、《维摩经疏?北淡...
曾晓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83478767.html
-
均缺,下残,存八行,所记物品似未分种类。
26、S·10285〈某寺交割常住什物点检历〉。 按:此件前后均缺,上残,存十一行,所记物品未分种类。
27、S·10286〈某寺交割常住什物...
郝春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84278779.html
-
来结合。这种结合必须要实际,必须要恒常不断,必须要勇猛精进。这种人现在虽然不多,但以少数带动多数,就可以净化大家的心灵,这也是我们今天的责任。所以我们也不怕人少。
26、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持佛法?
答...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64878881.html
-
相传有12个译本,今存5种[25]。经现代佛教学者的研究,5种译本的译者,只有时代最晚的唐译本与宋译本是明确而没有问题的;前三部的译者,有不少的异说。[26]影响最大的通行译本,相传是曹魏.康僧铠所译...
温金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231579197.html
-
。是故常应忆念。”(T26.43a)《大宝积经.无垢施菩萨应辩会》也说:“云何得净土,及与清净僧,智者得长寿?称名获安乐,方便至彼岸,见谛不取证,能度无量众,劝乐行善根。”(T11.560c)又,专称...26]. 印顺法师,《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760页,台北,正闻出版社,民国70年5月出版。
[27]. 藤田宏达,《净土三部经各种情形》,指出这个译本,在经录中有三种讲法,一是康僧铠译、二...
温金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231679198.html
-
A.D.1177)。今寺早毁,唯塔犹存。
塔为砖结构,平面方形,十三层,高约26米,密檐式。塔身南面辟门,各层均设有半圆形券门、佛龛、洞窗,翼角悬挂风铎。塔檐用菱角牙子砖和迭涩砖层砌出。塔内有塔...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234579232.html
-
页20~26。
4.[日]气贺泽保规撰,王维坤译《法门寺的起源与拓跋育》,《文博》,1997年第2期,
页43~46、95。
5.段启明等编著《中国佛寺道观.》,北京燕山出版社,...文物》,1985年1期,页26。
热瓦克佛寺遗迹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市洛浦县西北50公里的沙漠中,四周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绵延无垠的沙丘,人迹罕至。热瓦克佛寺的兴废时期,大多学者认定为四...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234579233.html
-
位于莫高窟南段上层156窟的正上方,为莫高窟中位置最高者,紧邻盛唐130窟高 26m 的弥勒佛南大像,周边诸窟亦皆开凿于唐代;可以说, 156、158、159与161四窟共成一组石窟群 (图一)。161...僧朗译,〈妙法莲华经论优波提舍〉《大正藏》册 26 ,页 19 。
隋 ? 吉藏,〈法华义疏〉《大正藏》册 34 ,页 628 。
隋 ? 智者,〈观音义疏〉《大正藏》册 34 ,页 ...
郭祐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235479251.html
-
或莫知所从。其实,佛教究其根本意趣,它永远是现代的,是当下的。[26]佛陀的教法都是应机施设的,佛教不应该有现代与传统的分别,佛教应该永远契合当时、当地社会人心的因缘形势而新之又新,新新不已,引导人们...佛法概论》,页163-页164,正闻出版社,台北,1992年。
26、净慧法师《当代佛教契理契机的思考》,《法音》1995年第4期,7页,中国佛教协会。
27、太虚大师《新兴与融贯》,《太虚...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454379425.html
-
十地位、等覺、妙覺)[26]。這些階位,依從下向上,可大別為三個階段[27]:
其一、凡夫菩薩,或稱“新學菩薩”,即開始發心修行佛道之凡夫。這是處於修學信心的階段,即十信位,主要修習10種信心、...藥師經講記》,新竹:正聞出版社,2000年10月新版一刷,第32至33頁。
[26] 按,菩薩之階位,隨著佛教的發展而增加,先後有四十一位、五十一位、五十二位、五十七位等各種說法。然以《菩薩瓔珞...
张子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454779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