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451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东坡诗论中的禅喻

    。  四、苏轼会通儒佛以论诗  苏轼以儒者入朝,通过辟佛斥老的阶段逐渐融合儒释[24]。早年〈韩愈论〉推崇一代文宗韩愈标举儒家道统,攘斥百家(《苏轼文集》卷四),到元祐年间〈六一居士集叙〉仍保有这种...“此中虽无地可以栖言语,然要不可以终去语言也。”卷九〈贤上人觅句〉云:“懒修枯骨观,爱学文字禅”云云。  64. 见氏著《文字禅与宋代诗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页24-25)。  ...

    萧丽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252370.html
  • 皎然意境论的内涵与意义─从唯识学的观点分析

    23]  承如马斯洛所说,灵感多半在沉思静寂状态下产生,这个看法不仅见诸王昌龄的诗论,也早见诸六朝时期的文论,如晋陆机〈文赋〉说:“儜中枢以玄览,赜情志于典坟。…罄澄心以凝思,眇众虑而为言。”[24]... 56. 见李注《诗式》,页97;周注《诗式》,页40。  57. 见李注《诗式》,页24;周注《诗式》,页20。  页202  达无离识所缘境者,则说“相分”是所缘,“见分”名“行相”,“相”(分)...

    彭雅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352372.html
  • 桑耶论诤中的“大乘和尚见”—“顿入”说的考察

    派,亦无少过可设。[23]  若许一切分别皆系生死,和尚尤善。[24]  如和尚许,唯摄散心弃舍作意……若如和尚说,一切分别皆系生死,则念当请无分别教授及当修行无分别等,许一切皆是系缚。[25]  ...

    黄敏浩  刘宇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352373.html
  • 欧阳竟无先生的生平、事业及其佛教思想的特质(1)

    思想的高等学府,欧阳得其陶铸,其视野、心胸以及思想,也自然要发生巨大的变化了。  在经训书院的几年,欧阳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名士桂伯华,二人之间结成了深厚的情谊。桂伯华名念祖,江西九江人[24]。伯华...

    程恭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652376.html
  • 有关阿赖耶识语义的变迁

    罗摩经》缺少此段,反而出现在《长阿含》、律文与佛传中[24]。若以汉译佛传与律文为例,将与阿赖耶有关的部份相互对照,则如下:  ……但众生辈著阿罗耶(小字附注:隋言所著处)、乐阿罗耶、住阿罗耶、熹乐著处...Sajdhinirmocana Sutra, ed. by U.Lamotte,p.55,ll.23-24。对应梵文亦依Lamotte所示。  页92  顺法师即相当强调《解深密经》的阿陀那识能够摄持诸法...

    陈一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752378.html
  • 智军的《见差别》蕃本试译(下)

    涅槃。5) 复次,如果阿赖  gzhi med du zin na / ’du shes mad[24] pa’i snyoms par ’jug pa  耶[识]没有了的话,在无想定  dang /...

    许明银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2152385.html
  • 历代文献中的慧能“心性”思想探究

    》三卷原本现已不存,本文取属其同系统的《宗宝本》代之,这是明代以后的流行本,《大正藏》中收入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就是这个本子。[24]《宗宝本》集前人大成,始自《敦煌本》终至《五家正宗赞》中仅增...

    张国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2252386.html
  • 五溪禅灯录(唐宋元明)

     )   湖南芷江景星古寺崇照明夷禅师(1965- )       怀化禅师语录列表新文丰出版公司《嘉兴大藏经》诸宗部第148《瑞岩方山宝禅师语录》一卷  第24册 第681页    住...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1052490.html
  • 修学佛法之感言与期许

    阿含经》一样,也是属于部派佛教的产物,分别属于各部派所传诵。对于南传比丘,个人建议他应研读《南传大藏经.律藏》,并参阅《善见律毗婆沙》(大正藏第24册),虽然《善见律毗婆沙》仅是巴利本的略译,而且译文...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2052512.html
  • 综贯一切佛法而向于佛道──从《复归佛陀的教导(一)》谈起

    的“批判佛教”之否定如来藏思想,以及部份南传上座部行者之排拒大乘佛法,均不相同。[24]  此外,对于通贯一切的佛教思想,印顺再三指出“四悉檀”的重要性。印顺依据龙树“四悉檀”之教判准则,认为世间流传...

    林建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43452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