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531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大品般若经与大智度论中的菩萨

    不止于任何体系,仍至“摩诃衍自法, ( 亦 ) 不可得”(注 11)。 173 页 若将摩诃衍意译...》本品之品名为 〈 衍与空等 〉,盖 取摩诃衍与空等同之意。 (注 15) “时间”在俗谛中, 可能是想当然尔的存在,然而时间 的本质,究竟为何,至今...

    蒋义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5345961.html
  • 从“以禅喻诗”论严羽的妙悟说

    11) 此诗偈语味较浓,除次句外,平仄合律,诗意自然。次 如马祖道一门人大梅法常禅师有不出世诗一首: 摧残枯木倚寒林... 能生万法(注15)。 禅学最大的成就,在体道修禅的方法,不从一切有为有 住的语言文字求,甚至也不从佛法僧三宝求,而直接当下从 无形相...

    王熙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5445962.html
  • 张胜温“梵像卷”药师琉璃光佛会与十二大愿之研究

    对“梵像卷”的图像作过研 ───────── 注11: 乾隆朝院画家黎明等画的“摹丁观鹏法界原流图”今 藏于辽宁博物馆,一九七五年曾在德国... 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复以彩色版重新印刷。 注14: 参见注十二。 注15: 松本守隆, 〈大理国张胜温画梵像新论〉,《佛教艺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5445963.html
  • 解严后的台湾佛教与政治

    际组织或参加其举办的活动。(注11) 在以上的各条中,除十二条外,基本上是属海峡两岸在 各自的法律管辖权内,对宗教交流事务所作的规范,因此, ...慈济功德会”的赈灾小组,到大陆各省赈济水灾难民, 乃至其他大大小小的台湾佛教团体或个人,到大陆去交流的 结果,主要还是提供物资和款项的帮助(注15),在佛教思想 ...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5545964.html
  • 明代蒙古族的佛经翻译与文化需求

    大元田盛 (天圣) 可汗”自居。但其“杀元裔几尽” (注11)之所为,被蒙古民间视为“害及孛儿只斤氏族,罪莫 大焉”(注12),不久就在内讧中被杀。而正统观念的满都海 ...背叛之人掌管国家,恰似没有风驼的驼群, 没有公牛的牛群,没有儿马的马群,没有羯羊的羊群一般。 (注15)上述情形是非黄金家族出身的卫喇特部脱欢太师“叩 谢天命”...

    王德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5745967.html
  • 龙树的诠释学理念之哲学省察(1)

    开展。[11]   1984年,印老写出《空之探究》,在第三章〈般若经──甚深之一切法要〉中,再度阐明《般若经》与《阿含经》的一贯性,印老并且感慨地说:   传统者指新兴的大乘为非佛说,大乘者称《...声闻藏”的了解,更为客观而如实。后来他造《大智度论》诠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通称《大品般若经》)[15]时,其中处处引述阿含圣典,并且抉择阿含深义,贯通其与般若经典的思想脉络。龙树这个作...

    游祥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0745982.html
  • 论禅宗公案中的矛盾与不可说

    。僧云:‘和尚打某甲不得!’ 师靠拄杖,休去。(11) 在这则公案当中,大沩的“有句”与“无句”,被换成了圆 相内与圆相外,亦即“入(圆相内)”与“不入(圆相...unconsciousness)(14)。而禅,就是撤除由这三方面 所构成的过滤器,使潜意识变成“意识”(consiousness)(15)。 明显地,佛洛姆所了解的禅,和铃木大拙并没有本质上的不 ...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1345993.html
  • 摩诃止观的道次第思想

    病患、四业相、五魔事、六禅定、七诸见、八增上慢、九二乘、十菩萨,此十境通能覆障。[11]  智者大师立此十法为境,因其乃为止观所观、为能观所发之境,所以立“境”之名,一一用“十乘观法”观达诸境,共入同一...破法遍、五识通塞、六修道品、七对治助开、八知次位、九能安忍、十无法爱。[15]  这观心的十法门是修行禅观的过程中,出现的阶段性流程。行者之禅观蕴涵著许多层次,于入空、入假、入中的观行,都会经历此十个...

    释惠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42346009.html
  • 印顺导师对新旧译唯识的定位与评析

    引起昔日同门以及印顺导师等佛教徒的批评。[11]民国初年以来的佛教思想界,有关唯识学的诤论最为激烈,也最引人注目。[12]在这些论战当中,几乎都可以看到印顺导师年轻的身影,为其作为生命皈依的佛法,...,纠缠不清一样”。[15]导师的第一部作品《唯识学探源》,即肇因于这些令人目不暇给的争辩,想为唯识学的根源作一番厘清整理的工作。他在〈自序〉中,明白地宣示旧译唯识的真心派与新译唯识的妄心派皆源自于印度...

    陈 一 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0046087.html
  • 大乘起信论的心性论

    众生真如心中本具真常无漏功德的清 净法。由于此本然存在的清净无漏法带有一种“实存的唤醒 作用”,驱策众生迈向“还元”的道路(11)。这种积极动态 的(...suchness)的是法 藏。他说:“真如有二义:一、不变义,二、随缘义。” (15)。他进一步解释: “虽复随缘成于染净,而恒不失自性清净,只由不失 ...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0146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