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展起来。后龟兹等地也相率建立了比丘尼制度[10]。前秦建元十五年(西元三七九年)僧纯、昙充传入《比丘尼戒本》,时中土比丘尼尚处于萌芽阶段 [11],而龟兹的尼院经济已相当发达,显示中土比丘尼制度建立...。净捡虽然在出家受戒的仪式上有所欠缺,但她毕竟是中土第一位依戒律出家的比丘尼[15],虽然她所持的只是部份的戒律,但她本人却精进严谨,是以宝唱对她相当推崇,在传序中云:“比丘尼之兴,发源于爱道,......
吴季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2046592.html
-
四壁三龛及重龛式的 洞窟,是这时流行的窟式。窟门外崖面上出现了雕饰,越晚 越繁缛。(注11)
历史博物馆在此次展出的云冈石佛中,大都属于第三期 ... 北传播,今日阿富汗巴米延(Bamiyan)石窟的那尊高及五十 三公尺的大佛像,虽颜面已为回教徒所削括而去,但仍可看 出所具犍陀罗式样的韵味(图六)(注15)...
陈清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2046593.html
-
手笔。 下节详。
此外,留名的道释画家,尚有杨说严、许择山、陈鉴如 、芝田父子等人。(注11)以及俞剑华所列的周巽卿、曹焕章 、...顾恺之,此所谓 铁线描。 马和之马远则出于吴道子,其所谓兰叶描也 ,其法固自不同。” ( 注 15)
虽然何良俊的分法太...
陈清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2146595.html
-
。”[⑩]
对于胡塞尔和舍勒来说,观念或价值既不是可以完全化解为感性经验单元的组合物,也不是由某个单纯的符号所代表的、本身永远无法直接被给予的“形而上学幽灵”,[11]而是一种可以在观念直观或...一个思想风格差异,也曾构成法相宗和法性宗之间的一个标界:胡塞尔的现象学描述崇尚清晰,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考偏重深邃。[15]这个思想风格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被思想的内容决定的。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
倪梁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2546600.html
-
中都被看作是一类的意识,即“感官意识”或“色识”。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一、依同一色根,二、缘同一色境,三、共缘现在境,四、皆只有现量,五、皆有间断。[11]
第六识不同于前五识。它不再是“色识”,...为“思量”[14]。熊十力已经指出,佛家以往对第六识的“意之根”有争论,或曰“脑筋”,或曰“心脏”等等。因此,一些解释者将它看作是“理性的识”或“理智的识”[15]。到了大乘立八识,便开始将第七识“...
倪梁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2646601.html
-
教。《摩诃般若》具足三教,除三藏教。《法华经》开权显实,正直舍方便,但一圆教。《涅槃经》具足四教。”[11] 智顗所言“通教”之义,在以其教为声闻、缘觉、菩萨三乘所通禀[12],并通于别、圆二教[...化菩萨)[15]者乃是小乘三藏教。 对于大小二乘之区别,传统上除悲愿之大小外,多约空义之人法二空(我法二空)来谈:有以为小乘但明人空,不言法空;有以为大小二乘俱明人法二空,大小乘之区别只在大乘有广...
林志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446641.html
-
弟子为其“眷属”;最后,在经文之中,几乎所有经典都会记述信奉本经所会带来的“利益”功德。[11] 所谓的迹门指“从初方便引入大乘,终竟圆满”[12],是由方便逐步走向究竟圆满的历程,因此迹门当中包含...十二因缘生灭相”;“为利根弟子说十二不生不灭”[15]智顗所引其实是青目释而非龙树的颂文部分,而且与原文有些出入。[16]不思议生灭及不生灭两种十二因缘,智顗将之列为界外法,前者的经证是《华严经》:“...
郭朝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446642.html
-
宗”为四宗当中最高的教法,并将五教的判教与四宗判搭配起来[11]。此中,“如来藏缘起宗”有“理澈于事”和“事彻于理”的两个论述方向,而这两个方向也标举了?大乘起信论? 的“一心开二门”的思想结构之主旨之...者觉义,二者不觉义。[15] 所以,?大乘起信论? 阐释“生灭门”和“阿黎耶识 (阿赖耶识)”是不只是要阐释差别世界的现起,而是要更进而放在一心二门的架构之中,来看如来藏说如何收摄唯识思想,透过此...
赖贤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546643.html
-
;晋惠帝时的竺叔兰;晋简文帝时竺佛念等,又陆续译出《般若经》。现在根据《出三藏记集》的记载,按照所出经典的时代先后次序,把汉晋之间,鸠摩罗什来华之前所译出的《般若经》,表列如下[11]: 译师 ...带回襄阳[15]。因此,在鸠摩罗什来华之前,在思想界能产生较大影响的,就不得不推《放光般若经》了。 《放光般若经》:当初,三国时代魏的朱士行在讲竺朔佛所出的《道行经》时,深感义理滞碍,首尾不能贯通。他...
罗 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646646.html
-
neither deal with 页11 the cultivation and healing of our body-mind nor do they lead to the ideal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act- 页15 ion (karma) and fruit is that creation happens through one's own power ...
释印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746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