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4) 万二千罗汉说 “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远得已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其名曰阿若 憍陈如……” p. 310 [12] (5) 二万八千罗汉... (7) 五千罗汉说 “大数五千分,皆是阿罗汉。”[15] 以上所载的罗汉人数,为数均大得超过想像,比较接近事实而可信的是一千二百五十人;或千余人左右的说法,如: “与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陈清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1747459.html
-
经。 [8] 六通,Abhijna,含义出自璎珞经。 [9] 见增一阿含经序品。 [10] 见大树紧那罗王所问经卷一。 [11] 见佛说纯真陀罗所问如来三昧经卷上。 [12] 见法华经序品。 [13] 见大方便佛报恩经序品。 [14] 见大智度论卷三。 [15] 见《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一。 [16] 见佛说阿弥陀经。 [17] 见法华经受记品 [18]...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1747460.html
-
p. 167 “精神盛而气不散则理,理则圴,圴则通,通则神,神则以视无不见,以听无不闻”[11]。有时,也将般若比附于道,如四十二章经: “有沙门问佛,以何缘得道?奈何知宿命?佛言:道无形相,...合为本无家。以下每一宗即为一家。 三、即色宗:为支道林、郗超宗之[15]。 四、识含宗:为于法开所宗。主“三界为长夜之宅,心识为大梦之主……长夜获晓,即倒惑识灭,三界都空……” 五、幻化宗:为...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047464.html
-
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注10)因此“竹林七贤”,完全是当时清谈玄论的代表,却为士君子所嫉妒。其他像王衍,也是以高位而尚玄虚(注11),遂使清谈玄学风靡天下,直到西晋灭亡为止。 迄...)。又说:“周公即佛,佛即周孔,盖外内名为之耳。……佛者梵语,晋训觉也。觉之为义,悟物之谓,犹孟轲以圣人为先觉,其旨一也”(注15)。比这个时代稍后的何承天,在其“释均善难”说:“中国之人,禀气清和,...
杨政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047465.html
-
,自然就不会说出自己是 受到佛家的影响。
(注 10):参看,世说新语卷五,任诞第二十三,系六朝宋 刘义庆著。
(注 11):参看,晋书卷四十三,王戎传后从弟王衍:“囗 ...12):参看大藏经第八册,四七八页下。
(注 13):参看大藏经第二四册,鼻奈耶序,第八五一页上 。
(注 14):参看大藏经第五二册,第十六页中。
(注 15):参看大藏经第五二册,第...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147466.html
-
圆德际故。复次波罗摩者,谓菩萨最上品故,是彼正行。”11安慧糅、玄奘译的《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卷十一:“与十二种最胜相应故,名波罗蜜多。???复次最胜所作故,最胜所至故,名波罗蜜多。”12由以上“满”...immeasurable〞)15但把彼岸与无量合起来看,意义颇难明了。而许氏本人对“度无极”的看法又不同,他很肯定地指出这是属于“双重翻译”(double translation)的情形,16但并未作进一步的说明...
释天常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447477.html
-
ldquo;人间”(manu·yaloka)了。?#092;如《长阿含.世记经》<世本缘品>所说[11]的:
其后,此世还欲变时,有余众生,福尽、行尽、命尽,从光...,软若天衣,其味如蜜”看来,则食物本身粗浊化的程度,更形严重。?#092;如《长阿含.世记经》<世本缘品>所说[15]的:
以其心存彼我,怀诤竞故,“地皮&...
黄俊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547480.html
-
bwad pa (Mahaayaanottaratantra'saastra vyaakhyaa )为 无著 (Asavga) 造,此与汉译本的说法不同。 11 Theg pa che po ...____________ 15 Johnston 依《宝性论》将本文分为: Tathaagatagarb haadhikaara, Bodhyaadhikaara, Gu.naadhikaara,...
杜正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147495.html
-
离于身,何处别有我。离身无有我,是事为已成。”[11] 龙树认为,有些人抱持著过去世中已存在现在的我,这样的见解是错误的,因为“我”是不断在流变的,“我”与一切万法一样,都是因缘所生,都是没有不变...[15],即肯定我与受是相互缘起的,是彼此依存的,最后龙树断定他自己的这个看法,是关于自我与身体之关系的决定性义理。 龙树精细巧妙的论证(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理论,其实中国早就有“形神”的争论及解决。...
郭朝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147497.html
-
來藏智是如來空智」。[11] 第二節 印順如來藏學之特殊貢獻之一:印順關於如來藏三義的特解 1. 美日學界對於如來藏三義之詮釋 蘇通 (F. G. Sutton) 的《楞伽經論存在與覺悟:大乘...中觀學的知識批判[14] 和禪修中關於主體轉化的論述。[15]藉此,吾人得以在進一步的研究當中,對《楞伽經》中的佛性做為聖智 (悟) 的存在根據與聖智 (悟) 做為佛性的認知根據的詮釋循環,以及對《...
賴賢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547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