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531篇,用时1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中论空无思想、中道思想之探源及其与现代的关系(1)

    之非指, 不若以非指喻指之非指也;以马喻马之非马, 不若以非马喻马之非马也。”(注11)以及:“未成乎心而有是非,是今日适越而昔至也,是以无有为有,无有为有,虽有神禹,且不能知,吾独且奈何哉?”(注...的过程,人真知心灵的为善,或为恶或其间的作用关系,或者是人真知一观念的“发生”原因,人真解“宇宙”、“心灵”、“自然”等等,那么人类为弄向此一理想而展现的一切文明与一切奔向它的努力皆可终止。(注15)...

    李昌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747548.html
  • 修所成慧依定而生之探讨

    之义;(9)出离义,(10)远离义,(11)无为义,(12)不死义,这是灭的如实之义;(13)出义,(14)因义,(15)见义,(16)增上义,这是道的如实之义。依此等十六行相的如实之义,则四谛为一摄...中故。问:何故无色界无闻所成慧耶?答:彼无耳根听闻法故,闻所成慧要因耳根听闻法已展转能引现在前故。11  以上引文,整理成下表:  界  三慧  内涵  欲界  闻所成慧、思所成慧  为不定界,非修地...

    释道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747572.html
  • 吴汝钧著: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1)

    心有。故十地经云:三界无别有,唯是一心作。若知心无性,则诸法不实。心无染着,则一切生死业行止息。(11)这段文字,从表面看,并未能马上决定它所说的心是妄心。日本学者玉城康四郎也以为,光是以生起世间生死... 一切诸法本来空寂,尚无有福,况复罪耶?但众生不善思惟,妄执有为,而起无明与爱恚,从此三毒,广作无量无边一切重罪,皆从一念不了心生。(15)这里首先提到一切诸法本来是空寂的,本来是无自性的。既然如此,...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5847619.html
  • 吴汝钧著: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2)

    。他参照《华严经》的说法谓:  华严云:心如工画师,作种种五阴,一切世间中,莫不从心造。画师即无明心也;一切世间即是十法界、假实国土等也。(11)  “画师即无明心”一句,真是可圈可点。这表示无明心...不有心。心意识非一,故立三名;非三,故说一性。(15)  这段文字颇能初步展示智顗的认识理论。他以心、意、识分别表示在认识历程中的不同作用;心是对对象没有所觉知;意是对对象作进一步的思考;识是对对象的...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5847620.html
  • 吴汝钧著:天台智顗的心灵哲学(3)

    垢。是则自性清净心不为惑染,故名为离。(10)  法身即是自性清净心,隐名如来藏,显名法身。即是真性解脱。(11)  心即是自性清净心,亦名法身。福慧能显出自性清净心。(12)  诸法解脱即是中道自性...说法。这种说法以我们日常的现实的凡俗的一念染污心作开始,肯定即此凡俗的心即能开出法性的光明来,开出觉悟的结果来。智顗说:  无明心源即是佛性。若知无明性即是明,即常寂光。(15)  众生心性,即是真性;...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5847621.html
  • 以罗祖为例管窥其对晚明佛教之冲击

    言:“正统(1436-1449)初年,在史为明代全盛之日。”(注11)所谓盛极而衰,换言之明正统初年后,其政治已由盛世步入衰微。再看孟森论成化(1465-1487)政局“明代至是(指宪宗)始以官爵为...无理论根据。(注15)不论此期是否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期”,但明末社会经济之发展确有以银为货币、农业商品化、市场系统扩大、市镇兴起等特色。(注16) 英宗即位后(1436),收赋令米麦折银,放松...

    释见晔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4747715.html
  • 百丈清规》与中国佛教僧团的管理创新

    自己平时求利,危时求庇。史载"中宗以来,贵戚争营佛寺"10。同时一些僧侣地主也乘机巧取豪夺,广积私财,如慧范交通武则天之女太平公主,"恃太平公主势,逼夺民产"11,以致"畜赀千万"12。如此造成佛教寺院..."15。广东南华禅寺,也曾有"栋宇千楹,山田千顷,僧徒千众"16。佛教寺院经济在当时社会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也是十分惊人的,所谓"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七、八"17,一时垄断了社会财富。到唐武宗废佛时,在...

    王永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0447747.html
  • 中国文化的瓶颈与出路——以佛教文化破解历史怪圈

    优婆塞戒经》说:“自利益者,不名为实,利益他者,乃名自利。”[11]谓菩萨只有通过利他,才能完成自身的修行,真正成就菩萨道,实现究竟的自利。所以,菩萨乃至“凡利世间事,我皆应作。”[12]   菩萨行者自利...这样的“三世两重因果”之中周而复始地生死轮回[15]。世人通常所知的佛教的因果报应之说,就来源于佛教这种对人生的缘起认识。  生命总是在“三世两重因果”之中周而复始地轮回转生[16],这个状态,用博弈...

    杨笑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0947764.html
  • 释尊的禅修过程

    起执着,「外能善分别诸法相,内于第一义而不动」,这便是禅。   11问:什么是生活禅?   答:苦来自无明,因此,只要有「明」就不会有苦。明就是觉性,就是正念正知。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培养觉性,使...生活中,遇到顺逆,要使觉性不断,不起贪瞋,在行住坐卧中磨练,使净念相续,这便是动中的「一心」。   15问:什么是大手印、大圆满?   答:大手印、大圆满属于藏传的禅修法门,同样注重觉性,称之为明体...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2347805.html
  • 《阿含经》的菩萨道──兼论《般若经》的出现

    空空、(5)大空、(6)胜义空、(7)有为空、(8)无为空、(9)毕竟空、(10)无际空、(11)散无散空、(12)本性空、(13)自共相空、(14)一切法空、(15)不可得空、(16)无性空、(17)...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3147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