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531篇,用时7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赵州录(1)

    请师道。”泉遂举,师便出去。  11、师①上堂。谓众曰:“此事的没量,大人出这里不得。老僧到沩山,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沩山云:‘与我将床子来!’若是宗师,须以本分事接人始得。”时有僧问:“如何...镇州出大萝卜头。”  校记  按,《联灯会要》卷第六《赵州观音从谂禅师》亦著录,惟少一“问”字尔。  《五灯会元》卷第四《赵州从谂禅师》,同于底本。  15、问:“和尚生缘什么处?”师以手指云:“西边...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3647834.html
  • 略探受“迦絺那”仪式所得

    ,是名因缘。”[10] “畜长衣”和尼萨耆波逸提[11] 法第1条有关,第1条是:“若比丘三衣竟,舍迦絺那衣已,长衣乃至十日,若过尼萨耆波逸提。”[12] “离衣宿”和尼萨耆波逸提法第2条有关,第2条...第40条有关,第40条是:“若比丘别众食,除余时,波夜提。余时者,病时、衣时、行时、船上时、大众会时、外道施食时。”[15] “处处食”和波逸提法第32条有关,第32条是:“若比丘,处处食,除病时、...

    释继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247850.html
  • 释见一著:汉月法藏之禅法研究(2)

    ------------------------------------------------------------  [147]上述二文均见《语录》卷15,页158~160。  [148]《语录...  --------------------------------------------------------------------------------  [166]《五灯会元》卷11记载...

    释见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5947886.html
  • 从佛家美学看周梦蝶诗作的体悟

    的还有北宗的义福、净觉、慧澄、道璇、原崇;南宗的神会、瑗上人、燕子龛等禅师[11];这样的遇合虽不见得如杨文雄所言“王维出入南北两宗,似有绾合两宗的企图”[12],但却是王维开放心灵,交结禅师,广泛...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通其解者,可语上乘。”[14] 都对王维诗思与禅思结合的作品给予极高的评价。近人柳晟俊《王维研究》[15] 书中曾统计王维诗集“空”字...

    蕭水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3747965.html
  • 释法照著:缘起法之认识论探究

    第三阶段是由于眼识的运作,让根专注到境,而感觉出红色而产生触等心理作用。10  上述所引据的经以眼根对境为例,其实六根对六尘也是同样的道理。11由此可知,根、尘、识、触四者就是构成了众生认识境界的主要...生、老死的生命历程。因此对应十支缘起法15的话,六入即是六根,名色是六境,识支是六识,触即是六触。虽说两处的根、境、识在顺序上相反,然而三者可看成“认识关系”上的互动,同时存在而没有时间先后之分,所以...

    释法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3947972.html
  • 法性与存有——弥勒法法性分别与海德格存有论区分的对比研究

    也是可以明白推测的(注 11 )。  同样地,对“法性相”的描述,即是描述法性的样态。法与法性虽有所别,但却是同一回事,是相即而不一,虽二而不离的。因此,法性相就是法相的“纯粹否定”(海德格有相当类似的...生死烦恼的法相,因为只是计度分别故“无”,又因其随顺众生所执为虚妄而知道它虽为无而可以似现为“有”。实无而似现为有,就好比炫惑不实的幻象浮现一样,所以是“乱”而“犹如幻物”(注15 )。虽如此,众生不...

    蔡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4347983.html
  • 心识论与唯识说的发展

    而决定,我们一切的命运皆“由心”而决定。此亦称为“由心论”,这是后来大乘佛教唯识说的先驱。11  其次,说明从我们的心所引起的善恶行为,不使其经验消失断绝,在招感其果报之前,业的势力将持续的经说,如下...微小,但是持续地累积,贤者也会充满了善。  巴利《长部大般涅槃经》云:14   布施者福增大,抑制者(持戒者)无有积怨。  善者舍恶后,彼断贪嗔痴故寂灭。  巴利《相应部》云:15  于园林植树、造桥...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448004.html
  • 有关业的若干考察

    关于这点,原始经典并未提及,部派佛教也不是很明确。只有经部主张业的余势力是作为种子而存在,10 它既是物质性,也是精神性,即色心互熏说。11 物质性者将余势力薰习残存于精神性者;精神性者薰习余势力的...增支部》4、231-236诸经、被认为属于法藏部的《舍利弗阿毗昙论》、可看出受法藏部影响的《大般若经》、《大乘涅槃经》等等皆是,又《中阿含达梵行经》之异译,安世高所译的《漏分布经》亦采此立场。15 称...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648008.html
  • 原始佛教的生命观

    意义。[11]   (三)佛教“法”的近代性解释   前节已介绍过,作为佛教基本立场的“-法”,具有圣、真、善、空(包括调和之美)四项特质,若从近代性立场来解释,可说佛教之法是 1.批判主义者,2.人文...比丘的僧伽应:[15]   一、经常集会。   二、同心协力做僧团之事。   三、依照正确规定之法而行动。   四、尊崇前辈长老,听闻其言。   五、不受招感再生烦恼的控制。   六、希望远离人群,在...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648009.html
  • 证悟

    修行之四阶位 11,可以与如前所列之四阶位做对比,也就是:  一、自性行 prak?ti-caryā  二、愿性行pra?idhāna-c. [125]  三、顺性行anuloma-c.   四、转...此乃将声闻、缘觉、菩萨三乘的修证分为十阶段。即:15  一、干慧地 ?u?kavipa?yanā-bhūmi(净观地)[126]  二、种姓地 gotra-bh.(性地)  三、八人地a??amaka...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848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