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颂”之文体,典雅清铄,亦可说是汉译偈颂之特色。 6 例如《长老偈》:第110号(页49)〈乌萨跋长老偈〉云:“树草满山间,雨中湿淋淋。乌萨跋来此,用意再修行。林中此美景,宜僧作禅定。”另,第...437b);五言偈颂者,如姚秦鸠摩罗什所译《大庄严论经》有五言27句(《大正》4?304c);六言偈颂者,如西晋竺法护所译《须真天子经》有六言168句(《大正》15?109b~110a);七言偈颂者,如...
王晴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547478.html
-
法照 源信 源信以下为日人 五祖 少康 法然 六祖 永明延寿 辩长 七祖 省常 良忠 八祖 莲池祩宏 日本净土宗于法然之后分为镇西派、西山派、时宗、融 p. 110 九祖 蕅...,系念不相续故,心不续念报佛恩故,虽作业行,常与名利相应故,乐近杂缘,自障障他往生正行故。”[110] 三祖承远不详其所出。始学于成都唐公,次资川诜公,至荆州进学于玉泉真公。真分令居衡山设教,人从而...
杨白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147537.html
-
佛知见,正如《杂阿含110经》卷5(大正2,37a3~5)中说: 世尊觉一切法,即以此法调伏弟子,令得安隐,令得无畏,调伏寂静,究竟涅槃。世尊为涅槃故,为弟子说法。 既然佛陀是为了令众生得涅槃(解脱...。19因此,佛教的解脱观可说是以无我思想为基础而开展出来的;究竟的涅槃则成为佛弟子的终极关怀,正如《杂阿含110经》卷5(大正2,37a3~5)说: 世尊觉一切法,即以此法调伏弟子,令得安隐、令得...
释祖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947576.html
-
书(如《智证传》、《宗镜录》等)不妨有大证据。”《语录》页80。 [131]如《五宗救》卷6所云即是此意:“盖未有大悟而不知宗旨者,未有不知宗旨而称大悟者。”《佛》册110,页644。 [132]...----------------- [164]《五宗救》,《佛》册110,页698。 [165]《辟妄救略说》卷10,《卍续藏》册114,页188b。 页214 (二)临济宗旨 临济义玄禅师...
释见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5947886.html
-
再回鼓山。 翌年( 1909 ) 3 月,受日本神户福建会馆的邀请,赴日本神户说法传教 6 个月。回福建之后,仍驻锡鼓山舍利院。[110]后在大正元年( 1912 ),与首席弟子妙果师,[111] 重旅...和尚至南洋群岛而已。
[110] 揭张长川氏文。 《年谱》页130~页131中云:公元1909年,禅师二十九岁漫游日 本与国内,视察大小佛教状况,初渡台湾驻锡台北州下凌云禅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0747907.html
-
详见印顺《妙云集》下编之一《佛在人间》。 28. 《妙云集》下编之一《佛在人间》,第22页。 29. 〈佛教常识问答〉第110页,《法音》文库,中国佛教协会1990年版。 30. 〈佛教常识问答〉第110页,《法音》文库,中国佛教协会1990年版。 页303 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中国佛教净土思潮的演变与归趣 人间净土与现代社会—第三届中华国际佛学会议论文集(1998) 把人间佛教的主要...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048096.html
-
主张操囗像囗合造释迦像一区,(注110).......八关斋会在乡村地区亦甚为盛行,这从造像铭记上“八关斋主”的题记可以得到清晰的印象。如东魏孝静帝兴和四年(五四二)建于乡村的〈李氏合邑造象碑〉中,就...109) 同注103。(注110) 《鲁迅辑校石刻手稿》,二函五册,页九三九,〈张操造像 记〉。(注111) 同前书,二函二册,页三一三至三二四,〈李氏合邑造象碑 〉。(...
刘淑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748112.html
-
极大助力,除此以外,波利译本志静的对散播波利传奇和此经的流传,也有很大的贡献。虽然《开元释教录》早已指出:志静的在时间的叙述上有若干疑点,(注110)但从今日所见唐代经幢所刻者大都是波利本,同时也常...────────── 注108 赵声良,,《敦煌研究》4(1993):97。 注109 同前注。 注110 《开元释教录》(大·2154,收入:《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五十五卷),卷九,565 ...
刘淑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848114.html
-
概念, P. 110 正性离生在《阿含经》(南传称为《尼柯耶经典》 Nikaaya)与阿毗达磨论书,很显然已被当做专门词项得到相当程度的重视与探讨。我们的课题因此可分成如下三个部门来进行: 1...(大正 7, p. 110a)。《大般若经》的旨趣正是在于从各个切面反覆揭示菩萨摩诃萨道与甚深般若波罗蜜多。问题是,这些都成立的话,以正性离生故,将演变成只有声闻乘或独觉乘,而不可能有菩萨乘,因而也...
蔡耀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4448125.html
-
重檐,阁内奉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泥金立像,高22.23米,用松、柏、榆、杉、椴五种木材雕成,重约110吨。是国内现存最大木雕像之一。像顶上立有1.2米高的无量寿佛,两侧有善财、龙女侍立。阁四周有塔、台等...高110米,东西长360米,全部为木石结构。内有宫殿、佛堂、习经室、寝宫、灵塔殿和庭院等。全部建筑依山势垒砌,群楼重叠,殿字嵯峨。有达赖喇嘛灵塔八座,塔身以金皮包裹。各殿堂墙壁绘有壁画。宫内还保存有...
宽忍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57481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