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500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梁武帝“皇帝菩萨”理念形成的时代背景(2)

      迦佛且安置在中央的五级大寺中,一方面强化“皇帝即如来  ”思想,一方面避免北魏后代帝王、臣僚的侮辱、破坏“帝  王佛”乃至于毁佛 (注66)。 这种“皇帝即如来观”在昙曜  (约477~499卒)...云冈石窟的建造时期,恰好是梁武帝  青少年乃至创业的时期(464~502)。以开国前梁武帝,精通  于  ---------------------  (注 66) 冢本善隆〈??????佛法?王法〉,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4245414.html
  • 《大般涅槃经》的佛性论(2)

    ( 注 66)    引文的意思是说一切众生现在有烦恼诸法, 故现在没有 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等佛的属性, 但是“未来当有”阿耨多罗 三藐三菩提。 同样地,一... (注65) 同上,页554中--下。 (注66) 《大正藏》卷12,页524中-下。 59 页 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145465.html
  • 《现观庄严论》初探(2)

    (《中华佛学学报》,第一期,七十五年),页一八一~二二八。另见Conze, The Large Sutra onPerfect Wistom.(BerKekey: U.Cal.,1975) P.66-...下。此资料由惠敏法师提供,特此致谢。  (注 66) 见大正藏,册卅一,页四九中。此句引文系由惠敏法师提供,特此致谢。  (注 67) 见《现观论略释》,卷一,页一一。  (注 68) 见前引书,卷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145667.html
  • 明末的诤辩----异议者澄的佛学思想分析(2)

    66中。 注31 这也出自同段经文:“眼耳鼻舌身,心意诸情根,以此长流转 ,无有能转者。”同前注。 注32 按此段经文,是出自《华严经》卷十九,《升夜摩天宫品》第 十九。见...疏钞》(华严莲社版)第三册,卷二十一,页34。 注65 《华严经疏钞》,卷二十一,页34-94。 注66 《华严经疏钞》,卷二十一,页48。 注67 《华严经疏钞》,卷二十一,页37-38...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945686.html
  • 从数息观论中国佛教早期禅法

    [33] 参见《大正藏》册15,页242下~页300下。[34] 《大正藏》册55,页65下~页66上。[35] 参见《大正藏》册15,页300下~页314中。[36] ...无尽,入于如来无尽法门。非乎道冠三乘,智通十地,孰能洞玄根于法身,归宗一于无相,静无遗照,动不离寂者哉。”《大正藏》册55,页66上。页332法,非仅是共世间禅门或共出世间禅门而已,而目的在于证入如来...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745815.html
  • 中国佛教义学的形成 -- 东晋外国罗什“般若”与本土慧远“涅槃”之争(2)

    在于彼,故无相知之义也,是亦自在为我义焉。[66]“己”即涅槃我之义。引文谓因缘相互缘起者,是不能不从缘起,非真能从缘起。因真能从缘起者,必有从他起之知,而此知在我,不在彼缘,故彼此无相知之义,这是...》册124,〈维摩经集注〉卷3,页655。[65] 《佛教大藏经》册124,〈维摩经集注〉卷3,页654。[66] 《佛教大藏经》册124,〈维摩经集注〉卷5,页757。[67]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845817.html
  • 略述《洛阳伽蓝记》的写作缘起

    烦恼之人不正是那些身在佛门心在名利的投机分子吗?怪不得到了公元五一八年之时,“僧寺无处不有”[65]的北魏所出现的“寺夺民居”[66]的现象会达到“三分且一”[67],它们“或比满城邑之中,或连溢屠沽...末》[63] 《魏书·卷第十九·任城王澄传》[64] 《洛阳伽蓝记·卷第二·崇真寺》[65] 《魏书·卷第十九·任城王澄传》,《魏书·释老志》,《全后魏文·卷第一十七》。[66] 《魏书·卷第十九·...

    恒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4345827.html
  • 因材施教与教学上的人我分际─以《论语》、《阿含经》、和《大般若经》为根据(2)

    闻独觉,唯求无上正等菩提”(p. 66c);“不求诸欲、三界、二乘,唯求佛果”(p. 317a)。[24]  由《大般若经》对菩萨摩诃萨在修学的目的地的定夺所给的准绳来看,站在修学者的立场,要趣向诸佛...的自由发挥。属于共同轨范的部分,站在《大般若经》的立场,主要包括以诸佛无上菩提为修学的目标,以及以性相皆空的指导原则来观照且提升自己修学的层次。至若属于可  页66 因材施教与教学上的人我分际─  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745850.html
  • 作为思想史的禅学写作─以汉语语境禅学研究为中心的方法论考察(2)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65-66页。  页103 作为思想史的禅学写作─  以汉语语境禅学研究为中心的方法论考察 佛学研究中心学报第五期(2000.07)  这些文本自身的修辞性质,把...“相似点重叠交叉的复杂网路”。[66]从思想史的意义上说,相同的语言、概念、命题之间,并非完全表达意义相同的陈述,但也不是完全无关的意义陈述,它的统一是在“家族相似”,而不是在单一本质的意义上得到理解...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845852.html
  • 佛灭后至阿育王时的若干历史问题

    数 近人研考认为: 1 优波离 74 30 年龄74,首座年数30 2 驮写拘 64 50 年龄64,首座年数30 3 须那拘 66 44 年龄66,...

    传 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545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