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531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圣空法师著:清世宗与佛教(2)

    领袖之始。[56][9] 此后,康熙帝亦承续先人遗志,陆续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呼图克图,[57][10] 并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正式赐封第五辈班禅为“额尔德尼”[58][11],并赐金册、金印。...”,其法嗣亦随后入京传教。顺治赐木陈忞为“弘觉禅师”[62][15] 使得道忞门庭大盛,名扬朝野。此外,顺治并于十七年(1660年)时特设皇坛,以玉琳琇为戒师,选一千五百位僧人受菩萨戒,以表示他对内地...

    圣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0250295.html
  • 人间佛教的内在精神和发展趋向

    中国佛教,就得实现整兴佛教、服务人群的“今菩萨行”,而今菩萨行也就是人生佛教 。[11]   综上所述,太虚一生倡导佛教革新,最初着重于整理僧伽制度,晚年则代以菩萨学处。后者...绝口不谈”的选取标准,删削后“存目但评判”的做法,以及部别编排的方式,都表达了不以为然的看法。[15]如果说这些回应性的评论文章,印顺还不免笼罩在太虚思想观点的热力...

    张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0650435.html
  • 唯识学教学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

    。  注10同注二,页13。  注11请参阅释法舫,《唯识史观及其哲学》,页134。  注12同上,页168。  注13请参阅王元明,《佛洛姆人道主义精神分析学》,页43。  注14西方心理学家的“...存在。  注15请参阅《慈云杂志》民国81年,12月号,页48。  注16请参阅郑以芳《妄心之研究—赖耶现象论与心理论的源起与发展》硕士论文,页190。  注17请参阅《普门》杂志,第六卷,第六期,页。...

    月历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2950498.html
  • 从天台圆教之建立试论圆教止观的实践(1)

    建立。这方面一般皆以教、理、智、行、断、位、因、果等八法而比较、析论,今则以简要表列方式分别列出四教内容的主要差别如下 [11] :   四教八法比较表:   由上述之表列可知,四教的差别可由多个面向来...15] 世间众生,妄情所见名之为“有”,如彼情见审实不虚名之为“谛”,故言有谛。亦名俗谛、亦名世谛。如《涅槃经》云:如世人心所见者名为世谛[16] 。   可见,依于六道众生妄情所见的世间诸法,从而执...

    释法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4150524.html
  • 从天台圆教之建立试论圆教止观的实践(2)

    11、《教观纲宗科释》静修大师 水里?莲因寺出版   12、《天台宗纲要》静权大师 水里?莲因寺出版   13、《天台教观名相表解》水里?莲因寺出版   14、《法华三昧忏仪辅行集注》释法藏 埔里?僧伽林文化出版   15、《天台宗入门(中、下)》释法藏 高雄?谛听文化出版   16、《天台学》安藤俊雄著 苏荣焜译 台北?慧炬出版   17、《天台缘起中道实相论》陈英善 台北?法鼓文化   18、...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4250525.html
  • 有关佛教后设伦理学之讨论--从实然的现象与法则,到应然的原理与原则

    薄弱、谬误或矛盾,兹不详述。11  如前节所述,就佛法之胜义谛而言,一切法(含实然语言与应然语言)皆“离言自性”;就世俗谛而言,则一切法(含实然语言与应然语言)皆“假说自性”,并非不可定义也不可认知。...把这些信仰称为“(道德)实践的设准”,亦即一个无法证明的假设,但为了实践的缘故,该假设必须成立。15  特别是基督宗教,对人性的软弱(姑名之为“罪”)体会甚深,因此认为,人必须遵奉上帝的欲求,而不可...

    释昭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0950576.html
  • 从三性三无性谈唯识学的空有中道观

    其体真实不虚。  云何诸法圆成实相?谓一切法平等真如。注(10)  云何圆成实性?谓诸法真如、圣者所行、圣智境界、圣者所缘,乃至能令证得清净,能令解脱一切相缚及粗重缚,亦令引发一切功德。注(11)  ...……圆成实呢?因为“如”遍计“所遍计”的义相,“毕竟不如是有”,就是依他起法因通达遍计执性增益的义相,究竟不如是有,而显出空性,成立为圆成实性。 注(15)  由此可知,三性之中,依他起性是基础,...

    廖乐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2450611.html
  • 儒家伦理与现代商业精神

    ,因为儒家重义轻利的伦理传统,经商者为社会所不齿,列居社会末流。而从11世纪到15世纪,士与商之间已起了相当基本的变化,而传统的四民观也在实质上受到重要的修正,照当时社会结构的实况,四民的排列是士、商...

    释青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05450850.html
  • 试析般若中观与《维摩诘经》中的双重否定

    等则不起漏不漏想。不着于相亦不住无相。是为入不二法门。  (11)有为、无为为二。若离一切数则心如虚空。以清净慧无所碍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12)世间、出世间为二。世间性空即是出世间。于其中不入不...不尽相。如是入者。是为入不二法门。   (15)我、无我为二。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见我实性者不复起二。是为入不二法门。  (16)明、无明为二。无明实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离一切数。于其中平等无二者。是...

    释青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05650855.html
  • 试析“无我”在现代语义上的确切含义

    。为命异身异耶。如来死耶。如来不死耶。为有死耶。为无死耶。为谁造此世。生诸邪见”(注11),由此可见,不能理解如来所说“无我”的真实含义,便不免堕入邪见之中。  那么,佛陀之所谓的“无我”,该如何理解...方便心如来藏垢不可得故。生此界身。一切众生悉有此界。我于无量阿僧祇劫恒河沙生。演说大乘无碍智无我我所真实门故。生无入处身。”(注15) 可见“无我”法门便是入如来智真实之门;另见《增一阿含卷二十九》:...

    释青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05750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