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 《长阿含经》, 《大正藏》:1:1c11; 《修行本起经》, 《大正藏》:184:465a04; 《佛本行经》, 《大正藏》:193:86c15; 《僧伽罗剎所集经》, 《大正藏》:194:...认为作为一名大乘佛教徒,安世高只会去翻译那些他认为“可以很好地支持大乘”的“小乘”经文,参见第73页。 [11]吕澂也许是第一个指出四世纪和五世纪,僧侣修习课业的改变与《阿毘昙》学习之兴起这二者的...
陆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5351622.html
-
百论》亦尔:“诸佛常依二谛,是二皆实,不妄语也。”《大品经》云:“菩萨住二谛中,为众生说法。”又,《涅槃经》云:“世谛即第一义谛,随顺众生故说有二谛。”以经明二谛是教,故今一家明二谛是教也。[11] ...无名。”[15]因为众生而假名相说,所以理虽一,而教门却可以有多种,如说:“所显之理无二,能显之教非一。”[16]或说:“教有多门,理唯一正”。[17]如果不能理解如来所说的有无二谛只是言教,而将有无...
刘嘉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2251679.html
-
之条,切实保护;并规定佛教徒(僧众)同有参政之权"。(11)
太虚法师由此提出"政教分权",进而要求教产保护以及僧众的参政权,当颇具现代意识。政治与宗教之分化原则...";"佛教徒有政治兴趣者,可参加政治"。(15)紧接着,太虚成立"觉群社",在上海创办《觉群周报》,意为佛教政治组织之筹备。
太虚这些举措,意欲...
李向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2551687.html
-
修性。凡夫业报未出轮回,名之为障。菩萨未除之业报,未证佛果,未居常寂,皆称为障。有惑业报之种障,非忏悔不能出离,由真忏悔须念真相,欲证真相,须修止观。11 观缘起有门,能成立三性(真实性、依他性与分别...诸创教者,本来入圣位,...而奉行者,以为世尊再世,畛域自封,得少为足,佛法不明,宜矣!”14其又谓:“大法凌替,谁之过欤?”15 天台宗是强调,“止观并重,定慧双修。”禅是佛心,教是佛语,要明白...
赖建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4251734.html
-
色彩,成为“禅宗发展史上的特殊案例”,[11]便显得特殊了许多。 因此,本文以《拣魔辨异录》为主,作为探讨雍正佛学思想研究的主要范围,著重雍正编撰此书的用意与在书中阐述的言论,俾以从中归纳《拣魔辨异录...始于威音佛,佛惟大作一○相,……而诸佛之偈旨,不出圆像也。”[15]汉月以此一○相为千佛万佛之祖,以及威音王佛为五宗之源的见解,与密云的“棒喝当下即是宗旨的展现”可说是大相迳庭。 至此,汉月对于“五家...
释圣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5251743.html
-
社会故事,以寺院为现场的公案故事等,例如〈月明和尚度柳翠〉(喻29)、〈吕洞宾飞剑斩黄龙〉(醒22)、〈杨谦之客舫遇侠僧〉(喻19)、〈佛印师四调琴娘〉(醒12)、〈赫大卿遗恨鸳鸯绦〉(醒15)、〈汪...三世业报,实践了不执著现实虚假之事,不追求富贵功名的虚相。虽然因缘业报还没有结束而继续维持官职,但精神上已经超越现实的富贵功名、生死存亡,达到一种“有余涅槃”境界。[11]后来佛印在相国寺圆寂,苏轼也...
金明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5251744.html
-
资料库无法检索的缺憾,让此佛典研究资料库的功能更加完备。[11]此外,HTML与HTML Help易学的特质对佛典研究者来说应是更重要的考量,因为这项特质使得佛典研究者自行建构资料库的想法变成可能。...]且在其网站上也可看到全部藏书,[15]可惜完全没有分类,使用者只能一本一本的从头看到尾,甚为不便。 p. 266 (2)分类 本资料库的分类方式是基于笔者本身研究的领域并考察当今佛学界在...
张琼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5451745.html
-
给予影响的,虚大师(文字的)而外,就是法尊法师(讨论的),法尊法师是我修学中的殊胜因缘![11]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这样的接触与探讨,帮助了法师在根本思想上的确立,可谓重要的一著!在《中观今论》指出:...提出“人生”来对治“鬼死”。二、显正的:虚大师认为要进趣大乘佛果,唯有依著完善的人生与人格,所以应重视现实的人生。[15]大师的主张,是极正确的,也同时是因应了当时代的需求,更契合了佛法的真义。那么...
释会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0351761.html
-
唐、宋以后,山林气息格外浓厚。”[11]然而,出世隐逸的佛教已不合新时代的需求,当代佛教必须是青年的心境而重人间的:“弘扬人间佛教,摄化的当机,应以青年为主。…适应广大的青年群,人菩萨为本的大乘法,是唯一...看作小乘的,也不是看作原始的。著重于旧有的抉发,希望能刺透两边,让佛法在这人生正道中,逐渐能取得新的方便适应而发扬起来!”[15]强调弘扬初期佛法须能发挥其时代适应性,即与人乘正行的相契。他在《成佛之...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0751764.html
-
也写了《中国禅宗史》,《中国古代民族神话与文化之研究》;对外也写有〈评熊十力的新唯识论〉[10],〈上帝爱世人〉[11]等,而主要是在作印度佛教史的探讨;而佛 教思想史的探究,不是一般的学问,而是...研究”[13] 。法无我是:一切都是“在展转相依相拒中,成为现实的一切。所以一切法无我,唯是相依相成的众缘和合的存在”[14]。也就因此,要从“自他缘成”,“总别相关[15] ”,“错综离合”中去理解...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0851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