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141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马祖道一与其弟子

    ,呼为南岳石头。汝若到彼中,必有来由。”115,82]④等。  《景德传灯录》除了在卷六马祖章中,记载了往来于二人之间的隐峰禅师的记录之外[v.6,89a],卷八昙藏禅师章的“本受心印于大寂禅师。后谒...

    [日本]冲本克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35566373.html
  • 印顺导师“人间佛教思想”之实践——以妙心寺为例(下)

    如何落实,有更深一层的认知。81   有了相关观念的认知后,他即热心参与“台南佛教法云慈善会82”(今更名为“台南市法云文教协会”)的成立,并被推选为...

    释传道、伍丽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93368589.html
  • 安岳石刻造像和石刻经文

    号龛一尊唐代千手千眼观音立像,身高1.35米,身材窈窕。第52号龛一座尊胜经幢,高1.5米,题记为“广政二十四年(961)王彦昭”所造。第82号龛内释迦牟尼坐像,第53号龛的伎乐,第54号龛的三身佛、...

    文物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23768708.html
  • 佛教的慈悲利他思想与和谐美好生活

    九)中的《因果明镜论》,益西彭措堪布著,澳门天行健出版社出版,2002年7月第1版,第101页。  [12][13]《佛教格言》,陈兵著,巴蜀书社出版发行,1994年11月第1版,第82页,第292页...

    清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93268838.html
  • 隐元禅师与黄檗山万福寺

    于1673年(日本延宝元年)四月三日圆寂,享年82岁。先两日隐元向天皇述偈致谢,荣获授予“大光普照国师”称号。隐元禅师身居日本,仍然时常挂念祖庭大众,其《寄示唐黄檗大众诗偈》云:“老汉多年渡海东,日来...

    方文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80570114.html
  • 罗汉与罗汉名录

    干陀诃利  73  解空自在  74  摩诃注那  75  是人飞腾  76  不空不有  77  用利盘特  78  瞿沙比丘  79  师子比丘  80  修行不着  81  毕陵伽磋  82  ...

    许云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1870847.html
  • 明大宝法王建普度大斋长卷

    Ka、ga 等音,一律读为 ga、gha,元明间译 ga、gha 为合、哈”。  〔4〕〔11〕见《清凉山志》,明释镇澄撰,康奉、刘可兴、李宏、周南校点,中国书店出版,1989 年 12 月,页 82。...

    罗文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5670888.html
  • 唯识学上之假说我法义

    时候,必定有一个知觉或知识,而知觉的对面亦必有一个能知觉 82页 的东西,即是能知觉与所知觉之二面。如成唯识论云﹕能知觉即是「见分」所知觉即是「相分」谓依识所变的见分,假说种种我而转成种种我相﹔...

    勖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0771199.html
  • Debates Among Buddhists and Taoists in Medieval China

    by a dynastic teacher (SEIDEL 1969, 82). Zhen's examples of Taoist plagiarism of Buddhist...

    Farzeen, Baldrian-Hussein

    |english|buddha|buddhism|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142772270.html
  • The Foundational Standpoint of Mādhyamika Philosophy

    among the three patterns as the skillful method for entering the unmarked" (p. 82). This seems to me ...

    Gadjin Nagao

    |english|buddha|buddhism|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53572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