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531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大乘大义章探究

    ?若变化形者,便是权假之说。若是真法身者,数有定极,即不得有自誓无穷之言也。”[11]   慧远原来的理解就是一个得一境界之后即是即将入涅槃的观念,但是大乘精神中却说有菩萨于得一境界之后...,当念本愿,度一切众生,莫独入涅槃。汝但得一法门。我等如是无量阿僧祇法门,怜愍众生故,犹住世间,何况于汝?时菩萨信受佛语故,不取果证。”[15]   十方诸佛都不许得境界的菩萨入涅槃,即...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2560012.html
  • 华严宗形上学命题的知识意义

    的每一种存在体。从器世间里面的各种物质形态,到生命世间里面的各种生命形态,再到精神世间上面的各种精神形态,都一起渗透贯注之后,便形成所谓无尽法界缘起,由此便产生了一套华严经的宇宙缘起论。”[11]  ...看法。”[15]  华严宗人说法界的概念名相系统是很多的,四祖澄观的著作中有传说为初祖杜顺禅师的《法界观》,其中有真空观、理事无碍观,周遍含融观,此说已见于法藏之作中,学界一般认为这其实是后人伪托之说,...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3260021.html
  • 楞伽经的知识意义探究

    既说明现象世界的意义,又说明主体活动的结构,又说明修证成佛的境界,所以《楞伽经》经文自述此“五法”概念已收摄一切佛教教义知识系统“佛言:大慧,三性、八识及二无我悉入五法”[11],此一知识系统即不只为...观念者[15],《楞伽经》并未说明佛之所以必然要加持诸菩萨之根本原因,但是却说明了佛之加持作用的目的,即“为欲令其远离魔业诸烦恼故,为令不堕声闻地故,为令速入如来地故,所得法倍增长故。是故诸佛以加持力持...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060030.html
  • 论四种“言意之辨”

    老子新译(修订本)[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151. [11] 曹础基.庄子浅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2.259/209. [12] 梁启雄.荀子简释[M].北京:...中国历代思想家传记汇诠[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8.208 [15] 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引尔雅语.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161. [16] 晋书·顾恺之传[A...

    何二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460034.html
  • 论一心二门及其对理学思维模式的影响

    于妄染的。[11]   从一心开出的心真如门,《起信论》解释说:“心真如者,即是一真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所谓心性不生不灭,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妄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从...摄有清净与杂染、随染与随净的两面。   既然真心是自性本来清净的[15],为什么又有染污法[16]呢?这完全是因为无明的插入,即所谓的“无明风动”。无明是无根的,亦没有一实体...

    圣凯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560035.html
  • 儒佛道三教关系和我国佛教的发展

    “诸经法本无”[10]。在注释中,他还引用了庄子的“无有”这一概念来说明诸  法性空如幻的道理:“色与菩萨,于是无有”[11],并借用传统的“得意忘言”的思想与方法,  提出“由言证已,当还本无”,...观和仁政德治的社会政治思想。经中不  仅大讲“恻隐心”、“仁义心”[13],而且还极力主张“治国以仁”[14],认为“为天牧民,当  以仁道”[15]。除了这些治国牧民之道以外,经中还大力提倡“孝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4960040.html
  • 熊十力《新唯识论》析论

    根据牟宗三先生的说法,主要见于牟先生著《佛性与般若》及《中国哲学十九讲》诸书。 [8] 参见《新唯识论》,P.278。 [9] 《新唯识论》,P.298。 [10] 《新唯识论》,P.299。 [11] 《新唯识论》,P.303。 [12] 《新唯识论》,P.280-281。 [13] 《新唯识论》,P.302。 [14] 《新唯识论》,P.360。 [15] 《新唯识论》,P.428。 [16] ...

    刘桂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5560047.html
  • 战后台湾传统佛教的教派发展与现代社会(1)

    和泽木弘道尼,前者应聘成为莲峰寺的驻寺尼众教师,后者则应聘成为龙湖庵的驻寺尼众教师。[11]1942年,大岗山派二寺一庵[12]整个被驱下山,移驻在新超峰寺。之后,东海昌道尼和泽木弘道尼即转往屏东东山...日后甚至成为战后大陆佛教在台重建的主要尼众道场[15]之一,影响非常深远。[16]  不过,在太平洋战争结束之前,这一切日后才出现的巨大效应都仅止於潜伏的阶段,至少外界是不清楚的。至于居住在新超峰寺的...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460056.html
  • 真谛三藏行历及其以广东为核心的翻译活动考实

    元哲宅,为择琼等二十名德翻《十七地论》,始得五,卷。”[11]现有很多著作或将这一时间当作真谛富春译场的开始时间,或作为结束时间。在此略作考辨。  可以藉助于正史的一些记载来大致确定这一问题。根据《...。史载,大宝二年十一月,“侯景以赵伯超为东道行台,据钱塘;以田迁为军司,据富春;以李庆绪为中军都督,谢答仁为右厢都督,李遵为左厢都督,以讨刘神茂”。[15]刘神茂为起兵反抗侯景专权的将领。而在这一月,...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660058.html
  • 宗喀巴菩萨戒思想之研究(1)

    避免未贯通经文义理或任意推衍,导致错误观念的形成。因此期望以宗喀巴思想中的分析与论述为基础,将关怀的触角探向目前现实社会中宗教实践问题的诠解。[11]   第二节 本文研究之进路与方   壹、研究进路:...上述思想特色所蕴含的意义。首先针对其独特创见[15]的呈显,将运用比较的方法予以探讨。其次就其后学所做的发展部分(包括继承发展与不同的异见)与传承加以比对,以明宗喀巴菩萨戒思想的影响性。再就近期研究...

    王惠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760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