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474篇,用时13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台湾佛教僧团的现代转型~台南地区开元寺与妙心寺之比较研究

    现代化福利社会的实现.社会建设篇》,台中:台湾省政府新闻处。  菩妙,?,<眼净和尚生平事迹>,页33-40,收入释净明主编,《眼净和尚圆寂二十五周年纪念集》,高雄:元亨寺。  开证,?,<我所怀念的眼净...e,<论「僧」「僧伽」与「皈依」>,载自《妙心杂志》35期。  释传道,1998f,<学佛三要>,载自《妙心杂志》31期。  释传道,1999g,<人间菩萨的典范>,页21-22,载自《妙心杂志》40...

    杨宫妹(释如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15563193.html
  • 中国佛教名胜分布

    金箔、身高22.28米的密宗“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为世界上最大的木雕立像。观音实际只得42只手,每只手上有一只眼睛,并持有一种法器,但因人们认为除去观音本手的一对手外,其余40只手,每只手代表25...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45063287.html
  • 路途风光札记

    23日。晨座至1时20分之前,均感心念耳闻绵密无间;心身暧融空灵,近似1月14日晨座中妙状,并再次闻听到心跳脉动近似闷雷般轰隆、轰隆隆震耳欲聋声;后40分钟,此之诸般妙趣横生状态逐渐减弱。  3月24日。...

    宋世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115663449.html
  • 弘一大师与性愿法师的法缘

    大师又为草庵大殿石佛题书对联云:“石壁光明,相传为文佛现影;史乘载记,于此有名贤读书(40)。”正是通过弘一大师的三次移居,古刹草庵也渐次重振道风。  (五)永春之行 数请方达  普济寺系闽南一大...不忘世上苦人多”。虽属一字之改,既不忠实于原作,也有悖作者本意,故此处照录原稿手迹。  (39)、(40)弘一大师《重兴草庵碑记》,同注(28)。  (42)弘一大师《律学讲稿卅三种》,一九五七年上海...

    秦启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32363670.html
  • 《六祖坛经》虚词研究

    对唐以来助词 “着” 的类化作用》《语文研究》 1996.2:40-43  乔惟森  1987《古汉语语气词数问》《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 1987.4:75-78  曾德祥  1994《词类 "...

    王文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32663673.html
  • 《金光明经》文学特质之研究

    书面语的影响》,《语言与翻译》40期, 1994 年第4期。  郑阿财 《敦煌写卷〈忏悔灭罪金光明经传〉研究》,收于《敦煌文薮(下)》, 饶宗颐主编;池田温等着,1999。  萧丽华 《近五十年(...

    周敏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33863684.html
  • 《佛教四大部派宗义讲释》读后感(下)

    235。   〔39〕请参见《宗义讲释(上册)》,页230~232。   〔40〕请参见《大乘广百论释论》卷第十;《大正藏》第三十册,页249上。   〔41〕请参见《宗义讲释(上册)》,页270。 ...

    陈平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71163822.html
  • 禅道澄明意义世界的呈现——临济宗高僧善一如纯及禅法特点

    只能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直接领悟生活的意义而自然获得,在无我无执,日日是好日的禅道生活中,(40)无心证悟而自然证悟,无心修道而自然道成。所以真正的禅悟并无任何有别于世俗的奇特,妙用只在自然或本然的平常...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81763869.html
  • 《坛经校释》订补

    通流”,仅“不”字误作“在”。“法”字不必加。  39.“即有数百般以如此教道者。”(页二八)原无“以”字,句义清楚,不必加。  40.(一五)节。“灯是光之体(原本无灯字)。”(页三O)原本确有“灯”...

    邓文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02863987.html
  • 王夫之辩证法体系探索(2)

    不用;静于动,则动可名为静……动于静,则静可名为动”(《老子衍》第40页)。动与静,犹如人之“止行”与“行止”:“止而行之,动动也;行而止之,亦动也,一也”(《正蒙注·太和篇》)。它们是一个事物的两个...

    赖永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04964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