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29篇,用时7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汉译《健拏骠诃》中仙人名试析

    )第 91、102 页。至于该经文献方面另 外若干讯息,则参 Hajime Nakamura, Indian Buddhism: A Survey wi th ...

    高明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0947440.html
  • 华严经普贤行愿思想之研究

    佛陀具有大智慧,那是文殊具有的大智慧之故;如果说佛陀具有大行悲愿的话,   p. 102  就是指普贤所具有的广大行愿之故。所以二圣各得佛陀的一体,而且不相舍离,所以才能达到究竟圆满。  另外,在...

    杨政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1647456.html
  • 巴利学研究纪要:1995-2001(1)

    (2) 1995年泰国比丘 Varavamso(释祥代)的《巴利语《梵网经》「小戒」及其注疏之译注》。102这两册论文在原典部分都做了校勘,且除了本文的译注之外,还附有一章概略归纳觉音注文的一些常用...

    蔡奇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747508.html
  • 巴利学研究纪要:1995-2001(2)

    1993年。102 Varavamso Bhikkhu (释祥代)撰,杨郁文指导,《巴利语《梵网经》「小戒」及其注疏之译注》,台北,中华佛学研究所毕业论文,1995年。103 何俊泰撰,杨郁文指导,《...

    蔡奇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847509.html
  • 论净土 念佛法门在菩萨道的定位

    仍是不舍众生的(中土诸师多抱持此一观点来阐发易行道的确当性)。102另外,《十住》立自利者为下,利他者为中,共利者为上,有可能是按照菩萨的阶位、能力来区分。例如菩萨在自证、化他方面分为有功用行与无功用...住毗婆沙论》卷1 (大正26,20b15~c23),卷14至15 (大正26,99b11~101c24);《大毗婆沙论》卷16 (大正27,77a23~b4),卷102 (大正27,531a5~15),卷...

    释宗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4247596.html
  • 刘立千著:印藏佛教史(1)

    种《修菩提心教授》、《八支戒》等。(上见《增续源流史》100、102页)  罗罗贤,那兰陀出家,依提婆学,通达三藏,后亲见佛陀,往生安乐国土。  罗罗贤弟子为罗罗友(sgra-gcan-...入金刚界瑜伽修法》、《毗虑遮那五现菩提释》、《后静卢续广释》,余著尚多。  佛寂亦曾在冈底斯雪山修道,入邬伏延那宏法。未久亦入西藏。(上见《多罗那他史》101、102、103、104、105、121页...

    刘立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84147702.html
  • 锡兰佛教记史文献及中文佛教文献(1)

    -------------------------------  [30] 西晋安息三藏安法钦译,《阿育王传》第一卷,《大正》卷50,页101下。   [31] 同上,页102中。   [32] ...

    古正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147847.html
  • 锡兰佛教记史文献及中文佛教文献(2)

    及南海的发展状况》,页325-376。   [97] 见王邦维校注,《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页92及页94,页99。   [98] 同上,页72-73。   [99] 同上,页94,页102。 ...

    古正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247848.html
  • 略探受“迦絺那”仪式所得

    长衣”和“离衣宿”权利的相关戒条是属尼萨耆波逸提法,其余权利的相关戒条属波逸提法,或与戒条无关。[102]  由上述讨论可以,长衣因缘是制立迦絺那的因缘之一,所以《五分律》保留了这一因缘,和衣湿因缘并存...》为例。  [102] 参本文第一节。  [103] 参宫林彦昭上引文,页16。  [104] 见T22, 1422, 196a19-22。  [105] 见T22, 1426, 551a16-17。...

    释继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247850.html
  • 释法照著:缘起法之认识论探究

    执相”,是无始来的熏习力造成的。不过,“由悟入唯心,彼亦能伏离”能够了解一切唯有识的话,依他起相上的虚妄分别心就能够伏离,而证知空相,即是“圆成实相”。102进一步解释就是遣除了偏计所执相,那能见的依...102参《摄大乘论本》“云何安立如是诸识成唯识性?略由三相:一、由唯识无有义故。二、由二性有相有见二识别故。三、由种种种种行相而生起故。所以者何?此一切识无有义故,得成唯识。有相见故,得成二种:若眼等识以...

    释法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3947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