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46篇,用时13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从文殊法门看《中观论颂24?1—6》(2)

    正25,页103中)。  2.《中观论颂》第13品8颂“大圣说空法,为离诸见故,若复见有空,诸佛所不化”,是受到《普明菩萨会》(KZAyapaparivarta;《古宝积经》)的启发。  3.《中...

    郭忠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246883.html
  • 晋王杨广和天台智者大师

    行至陕州,又遣使送去亲笔信往荆州奉迎智 ,称自己“驰仰之诚与时而积”[(103)]。五月,智 派弟子智 奉 奉书报晋王,送上新建玉泉伽蓝图,献上相传是外国奉献给梁武帝的珍贵“万春树皮袈裟”[(104)]...释慧觉传》。  [20] [53] [54] [81] [83] [84] [86] [90] [91] [92] [93] [94] [95](103)(106)(111)(113)(117)(145)...

    袁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4046928.html
  • 教化修行责任

    ;对人友爱者,总给人欢喜;帮助别人者,总给人温暖。   101、小人专希望人给,给过就忘;君子不轻受人恩,受则必报。   102、为儿孙作未来计,十望九空;为社会作众人谋,点滴有功。   103、悭吝...

    星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0246974.html
  • 任继愈《中国佛教史》(14)

    554  日光三摩提 136  日本宗教团体联合会 581  双修法 432  止观 103、262、299  止观双行 302  见分 140、299  见性成佛 313  时轮乘 246  水祭...

    任继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3447053.html
  • 任继愈《中国佛教史》(16)

    409、430、475  米那也夫 612  字井伯寿 572  字多天皇 385  安慧 139、243、390  安然 390  安世高 49、61、103  安赞王 597  安令首 176  安...

    任继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3547055.html
  • 汉魏两晋时期中国佛教对禅修次第的认识

    为生解之例”(《高僧传·竺法雅传》),即将佛教名相与中国传统典籍中的相关思想和说法逐一比附,作为理解前者的方法。――这也是陈寅恪、汤用彤两先生所采用的概念。(参见陈寅恪1992,97-103或1978...

    宣 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0747146.html
  • 大乘起源与开展之心理动力(1)

    -----------------------------------------   21. 分别参见《大乘起源》所引《大唐西域记》、《法显传》、《高僧传》(页77~78、94、103~106、...拙著《现观庄严论初探》,页298~308(台北:东初,1991)。   77. 曾银湖译《尊者阿迦曼传》,页75、101、103、124、218(台中:原始佛教协会,1992)。张澄基译《密勒日巴歌集...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947161.html
  • 大乘起源与开展之心理动力(2)

    以及与如来藏思想相近的佛菩提、涅槃之教义和功德。这种学说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与心性本净、真如思想相结合,并且与中观和唯识宗的思想相融摄而俨然自成一个体系。[103] 这一系的大乘圣典,经常用&ldquo...103。   120. 李安德《超个人心理学》,页306。E. Fromm 认为:Jonah 情结源自缺乏爱的主动关怀(《爱的艺术》,页38)。这确实是另一个重要的诠释角度。   页35   转...

    释如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947162.html
  • 《净度三昧经》与人天教

    度人。”(卷3,行1~行103)  佛对莲华藏菩萨言:“宿福如耕,有限量,春种多,秋收多;春种少,秋收少。人之贫富,皆由宿种。”(行104~行118)  佛向相净菩萨说五戒相、十戒相。又对缚色长者言:...

    姚长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5947260.html
  • 识体理体两分与“一分无性”说

    103 法熏习故生,此即名为习所成种。[注13] 在此应当说明,引文中所用的“本性住种”及“习所成种”与 《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五所说“本性住种性...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0547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