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10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巴利学研究纪要:1995-2001(2)

    巴利语文法教材之比较研究》,台北,中华佛学研究所毕业论文,1997年。112 蔡奇林编,《实用巴利语文法》,课堂教本,1997年初版,2000年修订第二版。(影印本,准备改编出版)113 Warder...

    蔡奇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847509.html
  • 清辨《中观心论》及其《思择炎》对瑜伽行派三性思想之批判(2)

    所谓的“得”  (upalabdhi,dmigs pa)。(注113)瑜伽行派认为虚空是无变异的  ,但由于智之了得,不了得而见法性的净、不净。以上(1)、(2)  为清辨顺著瑜伽行派的立场而说,底下则... 注110 印顺法师讲《辨法法性论讲记》,正闻出版社印行,1987,  页179-180。  注111 同注109,444叶5行。  注112 同上,444叶5行-445叶1行。  注113 ...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547525.html
  • 十善業道是菩薩戒的共軌論

    持戒、修定),五戒,八戒等,次第列為是菩薩、聲聞、緣覺、天、人──一切善行的根本。(《妙雲集》中編之五,頁113~116) (註 11) 大野法道著《大乘戒經?研究》,頁370~372,東京山...

    釋聖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747529.html
  • 锡兰佛教记史文献及中文佛教文献(2)

      [59] 同上,页113。   [60] 陈真谛译,《十八部论》,《大正》卷49,页18上-页19下。   [61] 天友大菩萨造,陈天竺三藏真谛译,《部执异论》,《大正》卷49,页20上。...

    古正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247848.html
  • 略探受“迦絺那”仪式所得

    十诵律》和《根有律》少了波逸提法的“不白余比丘行入聚落戒”。[112] 《五分律》、《四分律》和《十诵律》的五种权利和各自的戒条一致;《巴利律》的五种权利中,没有关于“数数食”的项目;[113] 而《...若复苾刍受食家请,食前、食后行诣余家,不嘱授者,波逸底迦。”(T24, 1454, 506a10-11)同属波逸提法第81条。  [113] 参本项之2.5“有名无实的权利”。  [114] 唐.义净译,T...

    释继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4247850.html
  • 释见一著:汉月法藏之禅法研究(2)

    门人(《语录》页113)。以明五家宗旨之重要性,并以此为振衰起蔽之契机。  此“原”字,乃“探究根源”之意,似与唐代韩愈〈原道〉一文之“原”同意。  页211  (一)圆相说  根据《人天眼目》卷4的...

    释见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5947886.html
  • 譬喻師與《成實論》

    19, 96a。毘51,263c。毘144, 741b。成7, 296b。毘113, 587a。俱16, 84b。俱17, 88c。成8, 298a。成7, 294a。 毘122, 634b。俱...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247999.html
  • 力”之意,此语之用法并未只局于业的意思,而是也被用于广泛的意思。根据《大毗婆沙论》卷113所叙,karman有三义:(一)作用、(二)持法式、(三)分别果。  (一)“作用”:是指与善恶或道德宗教无关...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548006.html
  • 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中国佛教净土思潮的演变与归趣

    -----------------------------  31. 同上书,第113页。  页304 人生理想境界的追求─中国佛教净土思潮的演变与归趣 人间净土与现代社会—第三届中华国际佛学会议...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048096.html
  • 林葬----中古佛教露尸葬研究之一(二)

    年(767)之前,已有许多三阶教徒陪葬在终南山楩梓谷信行塔侧,因此,这一年在信行禅师塔处,建立了塔院,就称为“百塔亭”。(注113)这一方面显示从唐初以来,经过三朝四度的禁押,三阶教的流行并没有受到...大藏经》,第五十五卷,679上。  注111 同前书,第四十七卷,108中。  注112 同前书,第五十五卷,679上。  注113 明,赵廷瑞修,《陕西通志》(嘉靖二十一年刊本,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

    刘淑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348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