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537篇,用时16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阿底峽《菩提道灯》內容研究

    经由咒术八大悉地的力量来迅速积聚觉悟的资粮(60、61颂),这个人就可以进一步修习密乘。但需先承事师长,如法求得灌顶(62、63颂),这是第七问的回答。由于在无上续部中,灌顶分为瓶、密、智、语四个等级,...中间的变化如何,目前还是尚待研究的,但从阿底峡之后,西藏所有的发菩提心修法,都是依照他的口诀教授了。(60)  较阿底峡稍早的十世纪初,印度还有一位勇者(马鸣)(61)著有《俗谛菩提心修习次第书》(藏文...

    张福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3149382.html
  • 人间净土的终极关怀——论傅伟勋的佛教生死学

    ,诸如佛法与世法的微妙关系、政治参与、死刑、世界和平运动、女权运动等世俗谛层次的具体问题[61] 。  傅伟勋的这种想法是极为大胆与前卫的,但非一时的偶然意见,他进而创造了一套具有五对伦理学名词的诠释...  [61]) 同注32,页307。  [62]) 同注32,页307~308。  [63]) 同注59,页154。  [64]) 同注59,页158。  [65]) 同注60,页227。  [66]...

    郑志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4949425.html
  • 唯识学建立之缘起(下)

    遍计所执自性;二、依他起自性;三、圆成实自性。”[61]“复有三无性性:谓相无性性,生无性性,胜义无性性。”[62]第三,该论卷三十六〈真实义品〉中讲修四寻思得四如实智的唯识观。第四,讲出了唯识所特有的种姓...719。   [59]《瑜伽师地论》卷七十七—卷七十八,T30·729—733。   [60]《瑜伽师地论》卷一,T30·279a。   [61]《瑜伽师地论》卷六十四,T30·656c。   [62...

    唐思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5950421.html
  • 黄龙宗禅诗研究

    听到云外猿啼的清景。但是,如果执著于扫却悟心的意念,又会形成新的执著,所以还要将这扫却再予扫却:“尽道水能洗垢,焉知水亦是尘。直饶水垢顿除,到此亦须洗却。”(61)金刚般若随说...语录》卷 6 《行瑛》。    (60)《五灯会元》卷 18 《达杲》。    (61)《五灯会元》卷 18 《智通》。    (62)参拙文《金刚般若印禅心》,〔台北〕《中国佛学》 1999 年...

    吴言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1650905.html
  • 略论《维摩经》汉译与收录

    已可确定,因此后来出现的佛典目录,本文即不拟采用、参考。  页61  二、东汉严佛调译《古维摩诘经》  严佛调,又称严浮调,为东汉临淮人,生卒年不详。据《僧祐录》称其“绮年颖悟,敏而好学,信慧自然,遂...宣译,道俗虔虔,一言三复,陶冶精求,务存圣意。其文约而诣,其旨婉而彰,微远之言,于兹显然。[61]  另据僧睿〈毗摩罗诘堤经义疏序〉说:  法师(鸠摩罗什)正玄文,摘幽指,始悟前译之伤本,谬文之乖趣耳。...

    蒋武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72351680.html
  • 美国的中国佛教研究

    31(3-4):61-94.  [2] GREGORY SCHOPEN.Filial Piety and the Monk in the Practice of Indian Buddhism:A ...Press,1988),对印度文化渗透到中国文化的过程作出了形象的叙述。[1](P61-94)萧邦(Gregory Schopen)是位著名的印度佛教史专家,基于考古发现与文献资料,他也在反思“中国化”...

    李四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4551843.html
  • 格义佛教思想之史的开展(1)

    含仁抱义,故用孔明性  习之教。外国之徒,受性刚强,贪欲忿戾,故释氏严  五戒之科”。(注61)  其论调,不是唱佛、道合一,就是主儒、佛合一,或三  者合一的。这是自牟子‘理惑论’以来,信佛人士所...之著『理惑论’之类  └撰述┤  └以佛义融合世学-如支道林之“注逍遥”之类  欲明了初期中国佛教的基本型态的格义佛教,必须从广  义去理解,才能正确的把捉到其真相。从这样的观点去  61页  观察...

    林传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21952279.html
  • 论析元代佛教度脱剧—以佛教“度”与“解脱”概念为诠释观点(2)

    佛教思想〉,该文考证各家禅籍皆未载其沈祖宗家财于东海之事,直到宋、明才有沈之湘流之说;并提出居士乃为襄阳人,“沈之湘流”较符合常理,戏剧吸收此传言,却改为“东海”(同注33,页60-61)。按:杂剧改为...》提出许多不符佛教真义处,同注33,页61-63。林先生钻研佛理甚深,所言甚是。  页304  文提及,菩萨行“六度”以布施度居首,指用自己的财力、体力、智力去济助贫困者和满足求索者,是为他人造福成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252369.html
  • 民初上海居士佛教的发展(1912─1937)[一]

    《政府公报》,民国元年3月24日第47号,页3-4。  42. 如〈国务院批佛教会李翊灼等请将要求条件交参议院议决列入法令呈〉,《政府公报》,民国元年6月12日,第48号,页61。  43. 〈本报...关于科学与人生观的论战[61]。其结果是,在反宗教者的眼光看起来,“宗教这个东西,是人类思想幼稚时代的产物[62]”至于前途,周太玄结论是,中国的将来是没有宗教的,因为“中国在改革的路上,需要的是真实、...

    钟琼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5252996.html
  • 现代禅的戒律观(2)

    民主、人道、爱心四种性格。此处第四点,即从“端正法”的角度谈现代价值。  60[60]此处第二点,谈的是现代人性格中的理性、科学精神,可助提升择师的能力。  61[61]此处第一点,说明现代价值相应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131532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