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体之知,“无念体上,自有真知,非别有知。知即心体也。”[27]
对于宗密华严禅的立场,延寿完全继承下来,这当然也和法眼宗的传统相关,但也不可否定宗密的影响。禅教合一最基本...middot;杨杰序》,《大正藏》第48卷第415页上。
[25] 《宗镜录》卷10,《大正藏》第48卷第473页上。
[26] 《宗镜录》卷2,《大正藏》第48卷第425页中。
[27...
董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5941501.html
-
、英译本,扩印到多民族文版、多种外语版本,成为全球性的佛门内外人士普遍喜爱的文化精品,为开创人类美好的未来,提供最有益的启迪和大智能。(27) 光孝禅寺、南华禅寺始建年代虽然比华林禅寺早,但其“...说禅》[M]东方出版社1993年版。 (26)《光孝寺—岭南第一古刹》,[J]见《中华儿女》2002年版。 (27)《六祖慧能思想研究》(二)[C]香港出版社2003年版。《曹溪禅研究》[C]...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42242494.html
-
开来,每个事物都有一个理,其用不同。“释氏云:‘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27〕这是释氏窥得的理一分殊的道理。“理一”不生不灭,不增不减,无差别相,但能随事物而生,随缘而有。分殊之万理,与...见北京刻经处本。 〔27〕《答顾东桥书》,《王文成公全书》卷二。 〔28〕《太和篇》、《张子正蒙注》卷一,古籍出版社1956年版第19页。 〔29〕同上页注〔6〕,第18页。 〔30〕...
张立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43843003.html
-
[5] [元]天如《天如惟则禅师语录》卷6《照堂长老义感集序》,见《大日本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27套第5册。
[6] [元]揭傒斯《天目中峰和尚广录序》,《大藏经补编》第25册,第689页。...续藏经》第1辑第2编第27套第5册。
[11] [元]张可久《骂玉郎过感皇恩采茶歌》(为酸斋解嘲),隋树森编《全元散曲》,北京:中华书局,1964年,第830页。
[12] [元]李源道《...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80943254.html
-
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帝揭帝,般罗揭帝,般罗僧揭帝,菩提萨婆诃[27] 本经释文 注 释: [1]观自在菩萨:旧译为“观世音菩萨”。即闻众生悲苦之音而进行拔济。此处译为观自在菩萨,即是说以...是无上咒”即是说般若智慧是超出其余的,没有什么能出其上;“是无等等咒”即是说般若智慧是没有什么能与它相等同。“能除一切苦,真是不虚”即是说依般若智慧即能除尽一切痛苦,这是没有虚假的。 [27] 故说...
张化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0944127.html
-
,《谛观全集》论释五,页167,(台北)天华出版公司,1989年9月1日1版(下同) [2]《异部宗轮论》,页179 [3] 1、《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一五一,《大正藏》册27,页772下;2、《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一五二,《大正藏》册27,页774上 [4]《大乘成业论》,《大正藏》册31,页784上 [5]《大乘成业论》,《大正藏》册31,页784中—下 [6]《大乘成业论》,《...
张化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1144133.html
-
空性中,是无生无灭,非断非常的,是不可分别言说的,惟是圣者以般若智慧自内所证的清净境界。所以《大智度论》说: “言语已息,心行亦灭,不生不灭,如涅槃相。”[27] 《中论》颂也说: “无得亦无至...正藏》卷16,页693下—694上 [27] 《大智度论》卷五,《大正藏》卷25,页96下 [28] 《中论》卷四,《大正藏》卷30,页34下 [29] 《中论》卷四,《大正藏》卷30,页36上...
张化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1144134.html
-
暝。
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020
27束縛─問世間,情是何物?
直教生死相許。
27解脫(mutti)─處賤無溷濁,固窮匪淫慆。踉蹌辭束縛,悅懌換煎熬。★(溷ㄏㄨㄣˋ濁:混濁。...
明法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0045142.html
-
努力的结果。”27四是认为五祖弘忍东山法门的创立是禅宗的成立,其中以杜继文为代表。他说“应该说,中国禅宗到道信、弘忍而正式形成。他们继承达摩以来关于众生‘心性&...:《荷泽大师神会传》,《胡适学术文集·中国佛学史》第358页,中华书局1997年12月版。
27 张春波:《慧能》,《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评传》第2卷第675页,齐鲁书社1980年11月...
黄夏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3746918.html
-
》或《如是语经》的一个特色是不明显说出传法的地点、因缘等事,并于经末配上「应颂」(重颂),所以,《阿毘达磨顺正理论》说:
言《本事》者,谓说自昔展转传来,不显说人、谈所、说事。(T27, p...,明显呈现出「增一」的形式。南传的《如是语经》,有第一集(27经)、第二集(22经)、第三集(50经)、第四集(13经),依次是一法、二法、三法、四法,共112经。北传《本事经》和南传《如是语经》相比...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24478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