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頁18~22。另參照荻原雲來與土田勝彌校《改訂梵文法華經》(東京:山喜房,1934初版,1994三版),頁29;蔣忠新編注《梵文妙法蓮華經寫本》(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頁30~31...29。 頁143藏譯本的經名為「正法白蓮華大乘經」(Dam pa'i chos pad ma dkar po shes bya ba theg pa chen po'i mdo),北京版稱其譯者為天主...
黃國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245803.html
-
[2]《俱舍论》卷三十,〈分别随眠品〉(大正29--p.104中) [3]《顺正理论》卷十三,〈辩差别品〉,(大正29--p.404上) [4]《印度部派佛教思想观》(佛教出版社、民国67年五月版)P.112-114 [5]《异部宗轮论》,(大正29--p.15下) [6]《大毗婆沙论》卷七十四(大正27---p.384下) [7] 《性空学探源》(慧日讲堂、民国62年2月版)p....
黄俊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345842.html
-
6及卷29、《毗尼母经》卷3、《大毗婆沙论》卷 183的记载,释迦牟尼佛所传的正法住世五百年。[4] 从印度佛法的演变看来,在印度本土确实只有五百年存在著胜义正法。阿育王时期(佛灭二百多年)佛陀的正 ...、随集灭法观法住,则无所依住,于诸世间则无所取。[29] 此处详细示出修习四念住的要点:直接观察身受心法的缘起过程,由于四食(段食、触食、意思食、识食)而 有“身”,由于根尘接触而有“受”,...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745912.html
-
,页532-552。
(注 5)同上揭,页547。
29页
三、象征诠释学与哲学反省
吕克从诠释学建立宗教哲学,主要的程序是将象征诠释学与哲学反省结合起来----先对宗教象征进行诠释考察,再以...注 15)南传律藏《大品》,引自Walpola Rahula, What the Buddha Taught (Wew York: Grove Press 1974) Mp. 29
--------...
林镇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5347393.html
-
11) 时,具寿大目连将十七众童子与其出家,并授圆具,以邬波离为首。此十七人若有一人为知事者,彼之十六尽皆相助。 (唐,义净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毘柰耶》,T23,no.1442,665b29~c3)(...29)这不是直接取用佛典「四众」、「五众」、「七众」之类的名相用语,并且也不是诠述疏解佛经的相关内容,而是将这种外来输入的用法进一步创造活用,跨出佛经文本的脉络,运用到较为广义的本国宗教文化的脉络中。...
蔡奇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847510.html
-
多译作“所缘”,不过在《俱舍论》也有译作“境界”的。11但是,论中也有区别二词之意涵,如《俱舍论》卷1(大正29,7a26~28)说: 境界、所缘复有何别?若于彼法,此有功能,即说彼为此法境界。...、心所)生起的基础(foundation),与眼等五色根是没有关系的。 又,《俱舍论》卷2(大正29,8a13~15)还分别所缘为“有所缘”与“无所缘”两种,如说: 六识、意界及法界摄诸心所法,名...
释祖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947576.html
-
人行化记〉(高雄宏法寺,民国65 年11月20日)云: 光绪 29 年(1903)方丈玄精和尚发起重修开元寺,永定和尚( 1877 ~ 1939)襄理其事,遂恢复旧观,法灯重辉....。...,昭和6年10月15日) 云: 永定禅师字宏净,姓林,俗名蕃薯,元台湾台南厅西港堡塭仔内 庄蚶寮人氏。生前清光绪丁丑年(3 年、1877 年),性温良忠 厚。明治 29 年丙申(...
释慧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0647906.html
-
---------
1M. i, 220 ; S. ii, 3f.; iii, 59, 62 ; A. iv, 348.《中阿含》卷7,29经(大1, 463c)、《杂阿含》卷2, 42经、43...161f.等各处所说,在Abhidhammattha-sa?gaha, p. 29 (JPTS. 1884)中,也整理列举出比注释书之说更为发展之说者。又,无畏山寺派所传之汉译《解脱道论》卷10(大...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047997.html
-
27
此心、心所法不能一时俱起之说法,有部大德也是如此主张。28 其余地方则提到譬喻者主张“智与识不俱”29、“若心有智则无无知;若心有疑则无决定;若心有粗则...顺正理论》卷11(大29, 395a)。
14 《婆沙论》卷2(大27, 8c)。
15 宫本助教授认为,因为法救、觉天一派之人被总称为譬喻者,所以是从觉天等而发展为经部。或许并非如此,...
水野弘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5548007.html
-
。(注9) 《同前书》,1/24。(注10)《同前书》,1/23B。(注11)《同前书》1/23C。(注12)《同前书》,2/29C,4/49C。(注13)《同前书》,3/37,4/53B。(注14).../2B。(注27)孙克宽,“唐以前老子的神话”,收入:氏著,《寒道原论》 (台北:联经出版公司,民国66年),页29-34。(注28)楠山春树,《老子传说?研究》(东京:创文社,1976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65251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