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53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从另一个角度阐述莲花生入藏及其社会后果

    密宗》,耿昇译,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第251页。   ②[意]图齐:《西藏宗教之旅》,耿昇译,中国藏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第43页。   ③索南才让(许得存):《西藏密教史》,中国...   [21][22]见注[12],第20、62页。   [23]土观·罗桑却季尼玛:《土观宗派源流》,刘立千译注,西藏人民出版社1984年11月版,第32页。   [24]见注⑧,第43页。 ...

    朱丽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514553797.html
  • 论中国佛教对生产态度的转变

    佛教革新运动之一。[42]   佛教传到中国,由于中国国土广大,对劳动力的需求很大,所以沙门乞食会招徕不少非难。对当政者来说,僧尼人数的增多往往给国家财政造成一定困难。唐代宗大历十三年[43],都官员...48,1144a-b)  [41] 《百丈山大智禅师语录》(《卍续藏经》卷119,820b)  [42] 道端良秀《中国佛教と社会との交涉》第58页  [43] 778年  [44] 《全唐文》卷...

    圣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45255174.html
  • 北朝佛教遗址中的乐舞壁画研究

    窟中出现的乐器有曲项琵琶43件、直项琵琶27件、竖箜篌31只,弓形箜篌16只,阮咸12件、筝形乐器1件、横笛67只、排箫24只、笙18只、长笛18只、法螺18只、筚篥14只、角2只、腰鼓33件、行鼓...琴杆不长,四弦,用拨片演奏;曲项琵琶43只,呈宽梨形,四弦,拨片演奏。直项琵琶27只,形态与克孜尔相似。  阮咸琵琶的起源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前人对其的研究有如下几种说法:乌孙说、弦鼗说、西域说、...

    乔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55455243.html
  • 从中古到近世的中国佛教“净土思想”研究

    论柳宗元的禅思想》,北京《文学遗产》,1991年,第2期。  15. 郭朋,《从汉僧生活看佛教中国化-佛教中国化问题明述之一》,《世界宗教研究》第二期,1990年,页43-47。  16. 陈鼓应主编...第二期,1990年,页39-43。  21. 杨惠南,《中观的思想》,觉世杂志17、18期,1979年。  22. 杨惠南,《论前后期佛教对解脱境的看法》,台湾大学文史哲学报29期,1980年。  ...

    胡国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55055507.html
  • 试论中国佛教戒律的特点

    惶惶,只知道生活在他人的意见之中,也可以说,他们对自己生存的意义的看法都是从别人的判断中得来的”[43]。以戒律为标准的评论,成了走正道的最好导向。这种类似“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其内容之一,正反映了自我...13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40页。  [43] 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第二部分,第148页。  [44] 印顺《波罗提木叉经集成的研究》,载《律宗思想论集》,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9年版,第...

    严耀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63756435.html
  • 现实关怀与终极关怀——哲学和宗教(2)

    逻辑推出一以贯之的《易》学思想体系。[43]  关于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易》以“三才之道”给出了“生存论结构”,对于“生命”的“事情本身”,《易》以《咸》卦为基础进行了“叙事”:  《易》曰:“憧憧...40]《咸·彖》。  [41]《恒·彖》。  [42]《系辞传》。  [43][49][55][56]鞠曦:《易道元贞》,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第128页,第242页,第177-197页,...

    鞠 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35559377.html
  • 瑜伽行派的尽所有性与如所有性

     尽所有性、如所有性在止观修习的关键性地位 43第三章 瑜伽行派经论中的尽所有性、如所有性 54第一节 尽所有性、如所有性的释义 54一、尽所有性yAvad-bhAvikatA 54二、如所有性...吼》v.33 n.2,39-43。 陈一标 2000 《赖耶缘起与三性思想之研究》,文化大学哲学研究所博士论文。 胜音 1980 《述意》,《现代佛教学术丛刊》n.91, 333-360,台北:大乘...

    刘慧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24359879.html
  • 唯识学中的自识问题

      [1] 《成唯识论》,《大正藏}卷31,第1页b。  [2] 《阿毗达摩大毗婆沙论》,《大正藏》卷27,第42页。—43页。。  [3] 倪粱康:《自识与反思),商务印书馆,2002年,第...成唯识论述记》,(大正藏)卷43.第320页b。  [12] 宗喀巴:《人中论善显密义疏》,福智之声出版社,1993年,第205页。  [13] 寂天:《入菩萨行论广解》,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傅新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2259951.html
  • 言意之辨的人生哲学意义

    ;佛命善吉转教,大盖菩萨,是为渐资顿。”(42)渐资顿,同进顿亦资渐;所谓顿渐相资“若带小明大,是顿渐相资;若会小归大,是顿渐泯合。”(43)顿渐泯合,“当知即顿而渐,即渐而顿。”(44)小顿悟有...)《法华玄义》卷一上,《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三十三卷第683页   (43)《法华玄义》卷一上,《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三十三卷第683页  (44)《法华玄义》卷一上,《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三十三卷第...

    沈顺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5660048.html
  • 大乘菩萨戒中的教育伦理-以《瑜伽师地论.戒品》为主之探讨

    37、M:41、N:42、O:43、P:44。[5]  A表示因悭吝之故、没有悲愍心而不惠施法或财。B表示因内心忿恨而捶打伤害有情众生,或不舍怨结而不受谏谢。C指对于有德长者不恭敬。D指不布施法。E指...菩提正道菩萨戒论》(汤芗铭译,台北:佛教书局,民78年),页107。  [3] 一般汉译的瑜伽菩萨戒本 ,有些将轻戒部分归纳成43或44条,宗喀巴大师的《菩提正道菩萨戒论》则为45条,加上4重戒则共为...

    王惠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1360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