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の研究’一书之中,合计有:汉译经论二九○种,梵文经论三十一种,但从未有一部阿含部的原始经典[21]。这说明了净土的来源,的确由大乘经论而来,并非原始佛教的产物。殊是言及净土思想的经典,自后汉至元代汉...
杨白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147536.html
-
一九六五年‘大谷学报’四十四卷第一号。 [21] 一九七○年二月岩波书店出版‘原始净土思想の研究’一三九 ─ 一六四页。 [22] 中国人十四人,北印十二人,中印十一人,印度本土九人,西域五人,...
杨白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147537.html
-
遇安则知。心所趣即知,心柔和则知。心所觉即知,心欢喜则知。心伏即知,心解脱即知。见无常则知,若无欲则知。观寂然即知,见道趣即知。是为数息十六特胜。[21] 这是竺法护所译,“修行道地经”的说法。僧稠... [19] 同上,页五七O上。 [20] 卷十六,页五五三下。 [21] “修行道地经”卷五,页二一六上。 [22] “大乘义章”卷十六,页七七一中。 [23] 同上。上栏。 ...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247539.html
-
]等。这与天台宗尔后之思想有著重大影响。[21] (五)中论全书主在分析 “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四句偈。这四句偈如再归纳即是 “诸佛依二谛,为众生说法。”这二谛是“一以... 同前,一一页。 [21] 同书 三十四,二五页。“诸法实相,名为佛法,是实法相:不生,不灭;不断,不常;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不受,不动;不著,不依;无所有如涅槃相。”除八不外,另有四不。 ...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347540.html
-
中,最用心的名著,可说是“大方广圆觉经大疏”的著作。宗密说: “禅遇南宗,教逢斯典,一言之下,心地开通,一轴之中,义天朗耀。”[21]斯典者,即圆觉经也。裴休在“圆觉经序”说: “圭峰禅师,得法于荷泽...
杨政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347541.html
-
一种辩证的高升;每一个句子都否定而且解消前一句,而整个论式则推向第四句的否定。这样就解消了所有的“见”[21]。
梶山雄一在其【佛教中观哲学】乙书当中,也得到了同样的结论...十八。
[20] 同前。
[21] 详见李查?罗宾生【印度与中国的早期中观学】页五六,行四二—四八。
[22] 引见梶山雄一【佛教中观哲学】页八四,行五—七。...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447543.html
-
之真性,唯众生迷而不显,佛则觉悟而证得此身。佛之真身,以正法为体,故称为法身。道生注维摩诘经谓: “夫佛身者丈六体也,丈六体者从法身出也……法身真实丈六应假”[21]。 观无量寿佛经称颂佛之神通...,亦实,报身,应身, 外应与大机相应,亦权,权,化身,权而非实 [21] 大正藏卷三八,页三四三上。 [22] 大正藏卷三八,页三四三上。 [23] 大正藏卷三八,页四一O上。 [24...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547544.html
-
于八识外之九识名,即是真识,若约性收亦不离八识,以性遍一切处故。[21] p. 429 永明以真识为本觉识,本觉者即八识之性,此真识为般若智证性体,亦即真如。故第八识谓现识,余七识名分别事识,此...藏册四八,页六九八中。 [21] 永明著「宗镜录”卷五七,见大正藏册四八,页七四二。 [22] 永明著「宗镜录”卷五,见大正藏册四八,页四四二下~四四三上。 [23] 永明著「宗镜录”卷...
孔维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547545.html
-
,亦清楚地说明者,如: “是心从本以来,自性清净,而有无明,为无明所染,有其染心,虽有染心,而常恒不变。”[21]又如: “从本以来,性自满足,一切功德,所谓自体有大智慧光明义故,遍照法界义故……,... [20] 大正藏一六册。 [21] 大正藏三二册五七七下。 [22] 大正藏三二册五七九上。 [23] 大正藏三二册五七九下。 [24] 大正藏八五册一二八六下。 [25] 大...
李昌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647546.html
-
21)在于胞胎时,遭若干烦恼。既生得为人,其痛有百千。诸根已成就,因出危脆身。有生必有死,是为最不真。生成身体以后,又是怎么一回事呢?经文描写著说:从头发下至足,遍中虫消食人。计念之为瑕秽,譬喻比如... 同上,页一八三上。(注 21) 同上,页一八八上,下。(注 22) 同上,页一九六上。(注 23) 同上,页二一一下。 (注 24) 同上,页二一五下--二一六上。(注 25) 同上,页一六三中。(...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647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