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26)并被《摄大乘论》引以为“一切唯识”的教证。(注27)但《深密》“我说识所缘,唯识所现故”之“唯识”,与初期大乘佛教所说“唯心”都是同义的,都是六识论者,是以意识为核心的认识论。不过“唯心论”...册11,页634上 (注 8)《大智度论》卷二六,《大正藏》册25,页254上 (注 9)《解深密经》卷二,《大正藏》册16,页693下—694上 (注10)《中论》卷一,《大正藏》册30,页1...
张化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1544147.html
-
以下之译法:“己身” [注24] 、“自我” [注25] 、“自己” [注26] 、“身法” [注27] 、“神我” [注28] 、“内我” [注29] 。“atman”译成代表通称的“其” [注30]...种译词。 [注23]中村元的《佛教大词典》亦收录此种译词。 [注24]中村元(1985:344)。 [注25]中村元(1985:550)。 [注26]中村元(1985:551)。 [注27]中...
巴特戴森 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347500.html
-
完整的塔形……它的外形犹如第七洞壁面的塔形龛。”{1}这段文字不仅校正了洞窟的编号问题,而且明确提出了塔形窟(龛)的基本形状。然而,他的观点并没有引起人们较多的注意,以至在以后30余年的研究中仍然有学者...常可以得风气之先,因此经常处于其他地区学习的榜样的地位。”{26}其后,麦积山北魏晚期开凿的第二十八、三十及北周开凿的第四窟(上七佛阁)均沿续了这种做法,曾有学者认为麦积山上述三窟的仿木构形式最初可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0148024.html
-
住地菩萨之所通达。愚法声闻,及辟支佛,凡夫外道,悉不能知。”[26]因此,《华严经》中亦体现了唯识的思想。 在上举诸经中,还有一部《如来出现功德庄严经》,简称《如来功德庄严经》,或《庄严经》,但未...该经是谈佛果功德的。笔者认为,《唯识三十颂》中最后一颂谈果位的“此即无漏界,不思议善常,安乐解脱身,大牟尼名法”[30]与《如来功德庄严经》,尤其是与“如来无垢识,是净无漏界,解脱一切障,圆镜智相应”...
唐思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5850420.html
-
与个人主义及自由主义20 六、《六祖坛经》非宗教神秘主义22 七、《六祖坛经》原无神迹超能力之记载25 第三章《六祖坛经》的主要精神--自性觉醒 第一节前言30 第二节何谓”自性”?30 ... 26、 吴汝钧,《游戏三昧:禅的实践与终极关怀》,台北,学生书局,1993年初版。 27、 吴汝钧,《绝对无的哲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8年初版。 28、 吴汝钧,《印度佛学的现代诠释...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05655954.html
-
治心修净”,就要“遵律度”[25],而“戒的基本意思是‘行为举止’”[26],于是“戒经以它原有的目的和意图对比丘在定居地所形成的集体生活起了组织作用”[27]。唐代的道宣生动地描绘了戒律对教团的协调组织...29]。而受戒之僧众也有“和合僧”之称,“和合僧集会未受大戒者出”[30],表示正因为受了大戒,才能和合之意。中国的佛教教团同样是社会中最重要的非官方团体,并且成为滋生各类民间社团的一个基地,戒律依然...
严耀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63756435.html
-
[25] 文渊阁四库全书[M]:第54册,台湾:商务印书馆影印本,1983. [26] 季羡林.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27] 潘重规.敦煌变文集...Ofuchi Ninji,On Ku Ling-pao-ching[J].Acta Asiatica,27,1974. [30] 福井康顺等编,朱越利等译.道教[M]:第2卷.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李小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10258563.html
-
有”是在最后的肯定中获得的世界,否定的目的即是为了肯定。莲花生大师在《直指觉性赤见自解》中言“称之为心者,就是那明明了了,说存在,它却没有一法存在,说根源,它却是轮回苦与涅槃乐种种生起之根源”,[26...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从本以来,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30]众生均有佛性,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顿入佛地,人的...
夏春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95359696.html
-
3册,第827页。 [23] 明·屠隆:《鸿苞集》卷17。 [24] 《白居易集》卷30,顾学颉校点本,第2册,第685—686页。 [25] 同上卷5,第1册,第99页。 [26] ...董永孤养母。[26] 敬他还自敬,轻他还自轻。骂他一两口,他骂几千声。触他父母讳,他触祖父名。欲觅无弹根,少语最为精。[27] 而白居易的诗歌则又不同于此种,一方面他需要在诗中表现文人士大夫的心境、...
张 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45959985.html
-
,竟暗示了令人为之惊异的独特见解,表现出王维多元融合的复杂思想内涵。[26]《能禅师碑》中王维以遮诠的方法为慧能立传,讲说慧能的得法经历,讲说佛禅的教义,运用了众多儒家、道家等事典与义理。这充分说明,...如此而已。”[30]当代哲学家冯友兰也认为:“柳宗元最后的意思是以儒教为主的三教合流。”柳宗元赞扬元十八山人能够按照孔子之道对待三教,去异求同,消化融合,发挥三教的长处而去其不合乎道的地方。冯先生认为...
马新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74960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