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338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從人到成佛之路

    毘婆沙論》卷172 (T27,867c19~25),《大智度論》卷65 (T25,516a6~9) [2]人,梵語manuSya,由語根√man--「思考」的意思引申而來。見《大毘婆沙論》卷172 (T27,867c) [3]《瑜伽師地論》卷28謂信為欲依,欲為勤依。如說:「初由信故,於應得義深生信解。信應得已,於諸善法生起樂欲。由樂欲故,晝夜策勵,安住精勤,堅固勇猛…」。(T30,...

    釋如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1047911.html
  • 忆显如法师

    的,以后则显如法师用电脑打字,直到27期(1989年9月)。每月出版月刊,要编辑、打字、校正、写稿、邮寄,持续了二年半,并不轻松。我1988年1月回台,翌年我接办“新雨月刊”,接办的时间更长,体会办...新竹?法华寺出版)。他并非多产作家,他的作品跟他的为人风格一样,经常一针见血。希望读者读到本文的介绍,也能温习一下,他这一趟来人间所传递的法音。(《嘉义新雨》第27期。2000.12.订正。) ...

    明法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1250585.html
  • 当代人间佛教应是对初期佛教的继承

    灭道迹圣谛。”(注27)四圣谛实际上是以“苦”为根本,苦是有情的,而不是非有情的,这是人本的。也正是依于这一“苦”的有情之本,者四圣谛这一解脱道的根本意旨。 四、总之,《杂阿含经》表现出了人间佛教的特质 ...0332b  注23:T02n0099_p0302c  注24:T02n0099_p0172b  注25:T02n0099_p0338b  注26:T02n0099_p0085a  注27:T02n...

    宏 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2450610.html
  • 千年宝塔(大雁塔)证着昔日中华强盛当今民族复兴

    没有通关文书,也没有偕行的同道。法师独自一人,肩负背篓,足登麻鞋,踏上了漫长艰苦的取经之路。   那一年,是公元628年,玄奘27岁。   要知道,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在人类缺乏地理知识,交通条件极为...629)   玄奘离开长安,时年27岁。途中历尽艰险,九死一生,到达印度。贞观十九年(645)携带657部经书返抵长安,长安数十万众夹道欢迎。   ■第一批日本国遣唐使到达长安   唐贞观五年(631...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34651214.html
  • 菩萨为何于无量劫往来生死修学大乘?

    369c)。”   [2] 《华严经》菩萨十地:欢喜地、离垢地、发光地、焰慧地、难胜地、现前地、远行地、不动地、善慧地、法云地。   [3]参见《大毗婆沙论》卷16,大正27,77a24-b4;《大智度论》卷27,大正25,260c2-25。   [4]十力:(1)处非处智力,(2)业异熟智力,(3)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4)根胜劣智力,(5)种种胜解智力,(6)种种界智力,(7)遍趣行...

    释厚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1451780.html
  • 千年宝塔证着昔日中华强盛当今民族复兴

    没有通关文书,也没有偕行的同道。法师独自一人,肩负背篓,足登麻鞋,踏上了漫长艰苦的取经之路。   那一年,是公元628年,玄奘27岁。   要知道,这是一千三百多年前,在人类缺乏地理知识,交通条件极为...629)   玄奘离开长安,时年27岁。途中历尽艰险,九死一生,到达印度。贞观十九年(645)携带657部经书返抵长安,长安数十万众夹道欢迎。   ■第一批日本国遣唐使到达长安   唐贞观五年(631...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64652836.html
  • “以戒为师”的经典依据

    汝等中,有作如是思维:“大师之教言灭,我等无复有大师。”阿难!勿作如是见。阿难!依我为汝等所说之法与律,于我灭后,当为汝等大师。   游行经(大正1,26a27-28)  ...,当自勖勉,无以懈慢,谓佛已去,莫可归也,必承法教,常用半月,望晦讲戒,六斋之日,高座诵经,归心于经,令如佛在。   大般涅槃经(大正1,204b27-c1)   尔时如来告阿难言,汝勿见我入般...

    真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92953660.html
  • 《大乘密严经》批注(1)

    。智境众色而为资用。入如来定.游涅槃境。一切如来令从定起。渐次加行.超第八地。善巧决择.乃至法云。受用(25)如来广大威德。(26)入于诸佛内证之地。与无功用道三摩地(27)相应。遍游十方.(28)...名。(23)答所觉义。(24)始觉悟。(25)终受用。(26)光量证地一。(27)广大威德,仍与无功用相应。(28)通刹二。(29)现刹三。(30)持用四。(31)广化五。(32)归真六。 ...

    肖永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52055204.html
  • 天台通教之化法研究

     25:高丽谛观录,《天台四教仪》;《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26:元怀则述,《天台传佛心印记》;《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27:明智旭重述,《教观纲宗》;《大正藏》第四十六册。  28:明藕益编,《...玄儒佛道教育理论比较研究》;(台北市:文津出版社,八十三年十一月初版)。  26:贾馥茗,《教育哲学》;(台北市:三民书局,八十四年八月五版)。  27:陈乃臣,《教育哲学》;(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李宗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15255642.html
  • 禅宗与宋代诗学理论

    、结语25  (附录)27  第参章 诗禅关系的内因─禅宗与诗歌本论29  一、禅宗与诗歌本原论29  二、禅宗与诗歌极致价值─“味外之味”的审美意识41  (一)诗论“味外之味”41  (二)禅宗与...近代文学研究》页296-302,1997.12。  22.周裕锴〈悟入:文字形式中的抽象精神〉,《文艺理论研究》页24 — 27,华东师范大学,1998.03。  23.康云山〈朱子《四书集注》与华严宗...

    林湘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84055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