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155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回鹘观音信仰考

    Kr. II/29-1、SI Kr. II/29-3、SI Kr. II/29-7、SI Kr. II/29-10、SI Kr. II/29-15、SI Kr. II/30-14、SI Kr. II/...——引者)则有《大乘庄严宝度经》、《乾陀般若经》、《大涅槃经》、《称赞大乘功德经》,西番字(指古代藏文——引者)则有《不思议禅观经》,通若干卷。[29]  从这一记载看,元朝时期必兰纳识里曾根据汉文将...

    杨富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10457938.html
  • 汉传观音信仰之形成及其对唐宋佛教妇女生活的影响

    身世 25   二、观音的地位 26   (一)观音菩萨与阿弥陀佛的关系26   (二)观音菩萨与释迦牟尼佛的关系27   (三)观音是过去佛、未来佛28   三 、观音的特质29   (一)称念名号...念诵法》,T21,No1270。   29、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杂事》,T24,No1451。   30、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 诏译《大智度论》,T25,No1509...

    吕和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21058007.html
  • 慧沼《劝发菩提心集》研究

    21世亲造、唐.玄奘译,《阿毘达摩俱舍论》,《大正藏》第29册。  22弥勒菩萨说、唐.玄奘译,《瑜伽师地论》,《大正藏》第30册。  23唐.玄奘译,《瑜伽师地论释》,《大正藏》第30册。  24...,《显扬圣教论》,《大正藏》第31册。  28后秦.鸠摩罗什译,《发菩提心经论》,《大正藏》第32册。  29唐.窥基撰,《因明入正理论疏》,《大正藏》第44册。  30唐.慧沼撰,《劝发菩提心集》,...

    吕姝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10658567.html
  • 乔荼波陀与《圣教论》

    分四章,215颂。第一章为“圣教章”,与书名一样(Agamaprakarana)。共29颂。第一章用“圣教”(Agama)一词,主要是要表现它对《蛙氏奥义》的传承。第二章为“虚妄章”(...片断,然后适当地插入《蛙氏奥义》之中。例如,第1至9颂可以插入 到《蛙氏奥义》的第6J节之间,第10至18颂可以插入第7、8节 之间,第19至23颂可以插入第11、12节之间,第27至29颂可以 放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61361801.html
  • 《六祖坛经》虚词研究

    1992《佛典与中古汉语词汇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  朱庆之  1995《汉译佛典中的“所V”式被动句及其来源》《古汉语研究》1995.1:29-3145  江蓝生  1990《疑问副词“可”探源》《...381  1997《“即,便,就” 的历时关系》《语文研究》 1997.1:24-29  李林  1996《古代汉语语法分析》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  李思明1991《祖堂集中 “得” 字的考察》《古...

    王文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32663673.html
  • 谁说的话──巴利与汉译经典关于说者的差异

    這個傾向用貶低摩訶拘絺羅來讚揚舍利弗,就會在註釋書看到將此經歸類於因知見不明而發問或試圖去除疑惑而提問[29] 。      四,毘舍佉      在《中部 43經,毘陀羅大經》之後是《中部 44經,...相應部 35.193經》(S iv 167, 29),與《增支部 10.115經》(A v 226, 18),阿難說了一個有人尋找堅硬的木心的譬喻,是佛陀與摩訶迦旃延經常使用的譬喻,如在《中部 18經...

    无著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8173881374.html
  • 略论南北宗禅的对立

    状态,实际上指的是人们当下的一念之心,如“心正转《法华》,心邪《法华》转”。[29]  神秀的解脱基础是“真心”,但惠能的解脱基础却不是“真心”,虽然《坛经》中有时所说之心具有真心的意义,但却是转引...  [17][18]敦煌本《坛经》第19节、第14节  [19][25][26][27]敦煌本《坛经》第18节、第36节、第29节、第33节  [20]宗宝本《坛经·宣诏品》  [21]宗宝本《坛经·...

    释来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72439829.html
  • 永明延壽的華嚴思想

    二門各著一邊。倶可思議。今此圓宗。前空有二門倶存。又不違礙。此乃不可思議。(《宗鏡録》T48,440a23-29)   這裡爲解釋法相宗、破相宗、法性宗這三宗,以它們與“眞”、“妄”的關係比較來把握。...。如何辨別。(T48,441a14) 答。……以要言之。總上諸義。皆是眞妄和合。非一非異。能成一心二諦之門。不墮斷常處中妙旨。事理交徹。性相融通。無法不收。盡歸宗鏡。(T48,441c29-442a...

    吉田 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00341507.html
  • 瑜伽唯识学心意识之探究(二)

    何不善?谓不善作意相应意根。云何无记?谓无记作意相应意根……”[29]  所以,在部派佛教中认为有情心中的恶不善法都是由于不护意根所致,也就是说意根所起的恶不善法。恰好,在后来的唯识学中,即认为末那识...正藏》册31,页134下  [25]《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一,《大正藏》册29,页4中  [26]《杂阿含经》(一一七○)卷四三,《大正藏》册2,页313上  [27]《阿毗达磨法蕴足论》卷一○,《大正...

    张化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1044132.html
  • 初探四无量心的修行方法与次第(2)

    处事的态度 [29],乃至若配合解脱法或菩萨法而俱修的话 [30],更能够将此法门的特色,发挥的淋漓尽致。我们都知道佛陀是悲智圆满的大觉者、大悲者。智慧的圆满,在于体悟缘起无我的真谛;而慈悲的无量,即...与脉络皆不出《阿含经》,故笔者才决定以此三部经论为汉文系统四无量法门之代表。  [3] 中村元著,《慈悲》,p.29。  [4] 其他经论众多定义,现唯举《大智度论》、《解脱道论》及《清净道论》之定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49457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