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曇鸞與道綽〉,載張曼濤主編:《淨土宗史論》,《現代佛教學術叢刊65》〔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8年〕,頁227-237,尤其頁227、235。 13 同上註,頁237-38。 14 ...大乘文化出版社,1978年,頁329-336。釋演培:〈曇鸞與道綽〉,載張曼濤主編:《淨土宗史論》,《現代佛教學術叢刊65》,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8年,頁227-237。
...
陳劍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94542179.html
-
《哲学笔记》,《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第138页。)这个“无”只能是神。列宁说: 物体世界产生于精神,产生于神的说法会得出世界是从无中创造出来的论调(注:《哲学笔记》,《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第65...见僧肇:《肇论》,《大正藏》第45卷,第152页。),“有形不可无,……有为实有,色为真色”(注:见安澄:《中论疏记》,《大正藏》第65卷,第94页。)。这就是说,有形的外部世界是“有”,不是“无”,而且...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04942242.html
-
1182,台北市,台湾学生书局,1997、5。 [13] 《续》131、65c。 [14] 同上注,页395c-405b。 [15] 按,《涅槃经》卷六,举如来使者,于末世弘经,能为人天依止者四人,名...,后借空假为方便,而入中道,名“次第三观”。圆人圆解,悟诸法无非三谛,依之起修,故空假中同时在一心中修,名“不次第三观”。详参见明末˙蕅益《教观纲宗》,T46、936。 65 智顗于实报无障碍土之...
吴聪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05942744.html
-
共产党,并没有什么不同。
终南山翠微无学禅师(63)是丹霞(64)的弟子。一天,有人看见他拿食物供奉罗汉(65),有一个和尚就说:‘丹霞烧了木佛,你却拿食物供奉木罗汉。这是怎么回事?...rsquo;这女孩并没有回答,却放下篮子,两手交叉胸前而立(僧立之正式姿势)。丹霞再问:‘他在吗?’这女孩提起篮子就走了。
(65)佛门弟子将食物、鲜花、香、烛等置于佛像...
铃木大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22142832.html
-
两次,收录在那塘版《丹珠尔》显宗部Ma函。 第一颂皈敬三宝,第二至三颂说明造论的因由,其余各颂共分十品,分别阐明发菩提心(四品)和修菩萨行的方法(六品)。第一品(33颂);第二品(65颂);第三品(...代,更敦群培与塔钦合作,将十三世达赖喇嘛的作品翻译成英文。(65) 上述更敦群培对印度古典名著的翻译,与汉族翻译家可谓殊途同归,从各自的民族和不同的角度丰富了印度、藏族和中国文化宝库,对中印文化交流...
杜永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45943028.html
-
“五大种(33)所现,亦依觉性体中起,觉性体上现,觉性体中解脱(灭)。现为众生,亦是觉性体中起,觉性体上现,觉性体上解脱(灭),故皆是空之本色(34)”(《实相论》65页)。 觉性是万有所依之界...轮回,净者为涅槃,虽如是现,而其本元显现在觉性之体中,并无动摇,故虽现为不净,于实义上则无所有,以本来是佛故”(《实相论》65页)。 ③用,觉性之用为周遍显现。觉性体空,然空而能现,故不是一切能现一切...
刘立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72743203.html
-
……稍迁辅国将军、新安太守。”[64]后期领袖卢循是司空从事中郎谌之曾孙[65],显然也属于士族阶层。当然,他们在东晋一般只能算是次等士族,由于种种原因,被侨姓一流高门占据了原本属于他们的高层地位,...经教相承部》,《道藏》第22册,26页,中、下。 [63]《晋书》卷五十九《赵王伦传》,1600页。 [64]《晋书》卷一百《孙恩传》,2632页。 [65]《晋书》卷一百《卢循传》,2634页...
王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83343767.html
-
唯願諦思入正受 共遊法界諸佛家
64
隨喜已 歸命禮三寶
隨喜已 歸命禮法身如來
隨喜已 至心歸命禮三寶
65
至心迴向
至心迴向
至心迴向
p. 113...
ˇ
ˇ
ˇ
ˇ
ˇ
ˇ
ˇ
64
禮拜
ˇ
ˇ
ˇ
ˇ
ˇ
ˇ
ˇ
ˇ
p. 122
65
至心迴向
...
汪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3443920.html
-
起殿舍,連樓累閣,雖素飾不同,並以靜外致稱,即此谷水也」[64]。 中國佛教特色之一的山林佛教,可謂肇源於此。又山林佛教之興,與中國人崇拜靈峰的心理有關係[65]。 二為佛典講義型,亦即是格義型,...,但其所說的學理則是契合經意的[94]。因此,自僧肇以後前二說曾受到評斥,而支遁的主張則受到讚賞。如『中觀論疏』謂支遁即色義﹕ p. 65 「此猶是不壞假名而說實相,與安師本性空故無異也」[95]...
林傳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23944344.html
-
(大正27.425下--426上) 婆沙论者则认为《四梵住经》是佛所说,此四梵住,皆是梵福。论中并以“所为等”,“饶益等”,以及世友尊者于每一项各以四因缘所作的解说,加以证成[注65]。论主认为:...1.于未曾立窣堵波处,为佛舍利起窣堵波。2.于未曾立僧伽蓝处,为佛弟子起僧伽蓝。3.于僧破已,还令和合。4.修四梵住(慈悲喜舍)(大正27.425下)。 注65:阿毗达磨诸论师言:如是契经,皆佛所说。...
释悟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33444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