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日,唤门人尽来。门人集讫(17),五祖曰:吾向汝(18) 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门人终日供养,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汝等自性 [卍]迷,福田(19)何可救汝!汝总(20)且归房,自看有智(21)...。善知识!即烦恼是菩提(20),前念迷即凡,后念悟即佛。 七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第一!无住无去无来,三世诸佛从中出。将大智(21)慧到彼岸,打破五阴烦恼尘劳。最尊最上第一,赞最上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4150118.html
-
,心自然收束于内,而不会征逐于外了,其实正是使心能“澄鉴朗照”的原因。睿公明白的指出 “夫滞惑生于倒见,三界以之而沦溺,偏悟起于厌智,耿介以之而致乖。”[注21] 对他而言人所以流转六道,所以无明...65.b [18] 大正藏 V15 p234.b-c [19] 大正藏 V15 p244.b [20] 大正藏 V15 pp245.c-246.a [21] 大正藏 V55 p76.c [22...
涂艳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0050144.html
-
的真知,是表示佛的知的侧面。“无为法身”不执著于有相─无相、亦即“无相故能无不相”的境地,是表示佛的种种的庄严相。换言之,彼基本上立于大乘空有不二的中观思想─特别是《肇论》“不真空论”的立场(注21)...、、共、佛道 (21)清信女宋景妃造释迦像记 孝昌三年 西纪 527 龙门石窟 莲华洞 大魏孝昌三年岁次癸未四月癸己期八日庚子 清信女景妃 自 惟先因果...
陈敏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1150174.html
-
其身,今复示其都灭。”[21]
佛既然以变化身救渡众生,则佛不得谓其入灭,如果佛也不入灭,那么大乘佛学中就没有涅槃概念的必要了,这当然也是一种说法而已,重点在于,佛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形象上地说...] 页21。
[19] 页22。
[20] 页37。
[21] 页38。
[22] 页75。
[23] 参见鸠摩罗什言:“什答曰:经言,一切所有色,则是四大及四大所生。此...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1450181.html
-
21.胜观(毗婆舍那) 胜观,乃指于经由参思所缘境的本质而生之轻安觉受的止,所证得之慧。由于胜观主要以空性为所缘,因此我们把本部分的重点放在禅修空性上。 空性并非指什么都不存在,而是自性空的意思...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2450198.html
-
叶图,请太尉房管为六叶图作序21。宋鼎与房管皆身居官职,二人的作碑、作序,更表示了对神会的支持,从此南宗顿教在洛阳大大的传开了。虽然有人大力支持神会,但是北宗的力量仍然不小,于是逐渐出现对神会强力反对...
释见岸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4650256.html
-
杂志的雷震的要求,发表在该刊的,卷21期12。可以说,此一问题也唤起知识界的注意。 当时任职「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的陈汉光,接着又提供胡适另一版本《福建通志》的资料。胡适借出查证后,写了〈三勘虚云和尚...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4850261.html
-
,欲以润我,瞋嫌违情诸境,恐损恼我,愚痴之情,种种计较;九由此故造善恶等业:十业成难逃,如影响应于形声,故受六道业系苦乐相。」[21]宗密在此将妄染的生起分成连续相继的十个阶段,颇有心理学旨趣。「...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65450274.html
-
。[68][21] 在皇太极主政时期,由于和西藏佛教的往来关系也是政治的一部份,因而有许多谕旨是关于佛教方面,可从中看出他对佛教的观感。 皇太极在天聪六年(1632年)四月征伐察哈尔蒙古时,为了保护... [21][21] 冯尔康《雍正传》,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2年10月台湾初版第一次印刷。 [22][22] 冯尔康《雍正传》,1992,页1。 [23][23] 冢本俊孝这几篇短论皆收录于...
圣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0250295.html
-
,自以为识神不用事矣,即可成为智矣,不知识不异智,智好是识;无识则智无由建立,今硬分识智为二,自诩其用功严密,真是钝根笨汉,岂得谓为明心? (21)众生万般苦恼,只缘一乱字,乱由比量而起。...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5050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