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第2经,曾描写释迦晚年,当流离王杀害释迦的族人,并吞释迦祖国时,释迦感到像须弥山(喜马拉雅山)压顶一样的剧烈头痛:‘今患头痛,如似石押,犹如以头戴须弥山。’17而《杂阿含经...上。
16 引见前书,页637,上。
17 引见前书,页693,下。
18 详见前书,页319,中-下。
19 详见前书,卷1,页11,上-30,中。
20 阿罗汉,译为...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247470.html
-
。Arthur E.Link提到古代的翻译,有在译词之后加上解释性质字汇的特性,尤其是在音译之后,他认为“无极”的附加,很有可能是这种情形。17此说如前举罗什译的“波罗蜜满”即属之。但“度”字并非音译...
释天常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447477.html
-
之后的必然结果。因此,人类修行的真正目的,就是要回归到这一种本具的神性。?#092;如崔仲连在《从佛陀到阿育王》[17]一书中所说的:
早期佛教认为:人类不是神创造的,而是从光音天(属色界二禅天)...缘品>(大正一.p.148a)
[16] 《长阿含.世记经》<世本缘品>(大正一.p.148a)
[17] 请参阅崔连仲《从佛陀到阿育王》(辽宁大学出版1991年12月1版...
黄俊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547480.html
-
Kunde Sudasiens, 16-17, 1972-73, p.123-160. 20. Ruegg, David Seyfort. Le traite du Tathagatagarbha ...1977年Aaron Koseki的吉藏《大乘玄论》佛性研究。(注17) 二、专题研究: (一)如来藏/佛性专题讨论 1. 1981 Minoru Kiyota的〈如来藏思想〉一文。 2. ...
杜正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747486.html
-
出版社,1991,页17-34。 释恒清,〈佛性论研究〉,《中印佛学泛论--傅伟勋教授六十大寿祝寿论文集》 ,台北:东大图书,1993,页45-100。 释恒清,〈宝性论之研究〉,《佛教思想的传承与...
杜正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2847487.html
-
涅槃。涅槃不名有,有则老死相,终无有有法,离于老死相。”[17] “涅槃”是什么?龙树说涅槃是不可“得”,因为涅槃是不可获取的对象。涅槃是无可“至”,因为它也不是一个有形体的目标。涅槃不是虚无断灭的...去世中,有我无我见,若共若不,是事皆不然。”(《中论》<观邪见品>)《大正藏》三十册,页三八中。此即对“有我”“无我”定见之否定。 [17] 同前揭书,页三四下至页三五上。 [18] 同前揭书,页...
郭朝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147497.html
-
來藏,畢竟平等,究竟無染,這是指「必然性」而言。[17] 蘇通的書所抉擇出的楞伽經的如來藏的三義,可以和早期如來藏說的《不增不減經》的三法做一個對比研究,若對應起來,可視為如來藏說的基本模型。一切...)。另見賴賢宗《佛教詮釋學》的相關論述。 [17] 關於如來藏三義,參見 F. G. Sutton前揭書, 第27-28頁 及1.2 The Threefold Meaning of Tath&...
賴賢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547504.html
-
又Ce -o, Be -o. ‧D II 17,8 : vivattacchaddo, no v.l. 又Ce -o, Be -o. ‧D III 142,20 : ...
蔡奇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747507.html
-
17) 四、相对于瑜伽行派的“唯名无义”的中观派的“色境实义论” 相对于瑜伽行派所谓:“外色等由所分别之遍计所执实无”,亦 即“由于外境由名分别为义之相者所以为无”,清辨主张外境于名言 中有。...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4447524.html
-
下生的经文与菩提流支翻译的世亲‘净土论’,写了一本‘净土论注’。这时他将极乐改为净土,故说: “易行道谓:以信佛因缘,愿生净土,乘佛愿力便得往生彼清净土”[17]。此中“净土”二字,在‘净土论’作: ...
杨白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147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