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四、五三八上─中。 [16] ‘维摩诘经’卷上、大正一四、五二○上─中。 [17] ‘净土论注’卷上、大正四○、八二六中。 [18] ‘净土论经’卷下、大正四○、八三九上。详见平川博士“...
杨白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147537.html
-
是义故,名曰无常。若无常,即是苦;若苦,即是不净。…… 善男子!诸行无我。善男子!总一切法,谓色非色,色非我也。何以故?可破、可坏、可裂、可打生增长故。……[17] 所有这些论点,都在说明一个中心... (Calcutta,1960修订本),页一六四—一七九。 [16] 昙无谶译“大般涅槃经”卷十四,页四四七上—中 [17] 同上,页四四六中。 [18] “续高僧传”卷十七,页五六九下。...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247539.html
-
17]站在缘起的现世立场看是不能昧于因果的;但是站在纯理的性空立场看是不坠因果的。所以中论对阐述大乘般若思想有著决定性的贡献。两难推理在奥义书中虽早已使用过,但没有龙树菩萨在中论中使用得广泛、深入。[...世界一切诸佛皆共称物,说我本愿及佛功德,众生闻者即得授记。” (17) “为大众说般若波罗蜜……为大众演说本愿因缘,如诸佛食等无有异。” (18) “所发上乘诸愿求佛道故,不计劫数劝修方便……为众生...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347540.html
-
钱穆先生说宗密所持的观点,全同禅宗,可以取来与六祖坛经同读,彼此可以互相发明。[17] 第四篇会通本末:会前所斥,同归真源,皆是正义。也正是说明诸教不是孤立的教派,而是可以综合统一的。宗密说: “...
杨政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347541.html
-
”。因此,他下结论说,第三、四句可以了解成为:
第三句:有些X是A而且有些X是非A;
第四句:没有X是A而且没有X是非A。[17]
李查?罗宾生进一步分析说,由于第四句中...【中论】卷四品二七颂十七;引见【大正藏】卷三O,页三八。
[17] 李查?罗宾生的分析,除了引用【中论】卷四品二七颂十七这首偈颂做例子之外,还引用【中论】卷一品一颂九的青目释:“有无...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447543.html
-
: “夫从惑有身,身心起惑,何由能反,要从师乃悟,而受悟有解,惑则冥伏,冥伏不起,亦名为灭,而未永灭, p. 382 若至于无师,然后都尽,谓究竟断矣”[17]。 人生在世无法免于疑惑,...三八四上。 [16] 大正藏卷三七,页三九一中—下。 [17] 大正藏卷三七,页三九四下。 [18] 大正藏卷三八,页四O三下。 [19] 三贤四善根又名“七方便”。即合“五停心观”(...
刘贵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547544.html
-
三似我识,四似识识,若不定明一切法唯有识,真实性不得显现。[17] 此十一识之说法,由“本体”相中,究竟“本体”之“本力”,换句话说,以“力”为“体”,是大海之所以为大海, p. 426 有其... [17] 同上。 [18] 永明著「宗镜录”卷二九,见大正藏册四八,页五八五上。 [19] 永明著「宗镜录”卷二九,见大正藏册四八,页五八五中。 [20] 永明著「宗镜录”卷四八,见大正...
孔维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547545.html
-
此“理心”、“佛心”乃 “圆净本有,不从因得”者[17]。此“圆境本有”之心与坛经中慧能所引用的“菩萨戒经”的经文— “我元本自性清净,识心见性,自成佛道”中的“识心见性”的“心性”,同指一物。其后,...一二八四上。 [16] 大正藏八五册一二八四中。 [17] 同前。 [18] 如大正藏八五册一二八四所载,求那跋陀罗是禅宗初祖,菩提达摩是禅宗二祖。 [19] 大正藏八五册一二八五中。 ...
李昌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647546.html
-
慧日在“初期中国佛教者69页?禅观?实态”一文中, 甚至连法护的名字都没有提到(注17)。现在重读“高僧传”习禅篇,人们就会发现法护在介绍印度禅法上,也很有贡献。在“大正新修大藏经”第十五卷所收的禅经...-二二八。吕澄:“中国佛学源流略讲” (中华书局,一九七九), 页三五--三九 (以下简称“源流”)。(注 17)忽滑谷的论文,原来是“禅学思想史”一书中的一章。中译收在“禅宗史实考辨”书中,页三九-...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647547.html
-
进行一种象征性的说明,表达或描述,但形式本身,若相对本对而言,却永远具有一种切割,分析或否定性。”(注17)也就是由于此种切割性、否定性的存在,使得每一个文明在“创造少数”之创造力消失或与原创性观念的...
李昌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5747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