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斋席时,人力分工模式也因住众组成方式不同而异。台湾寺院通常由僧众执行重要仪式,由尼众下厨包办素筵。也有尼寺聘请僧人主持仪式,以及两众寺院向尼寺请调尼众负责宴席的现象。[17]相对的,大陆丛林在处理较...基础。尤其1970年代以后的台湾佛教更急速的朝向多元化的企业经营方式发展,组织多量小额的捐献的信徒,发展各种文教事业,扩大社会参与的层面(邢福泉 1981: 17)。 [16] 即使如台南开元寺这样与...
李玉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448107.html
-
,以宋金前事为鉴,遂弃“大金”旧号 ,改易而称“满洲”。[ 注 17] 上述的学者们所应用的史料有满文、汉文和朝鲜史料,蒙 藏文的资料则较少被提及。个中原因大概是...
王俊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548108.html
-
另一所经幢为四方形,高77厘米,底径17厘米。[192]就图片上所示,后者比较像是经塔,而非经幢。 页688 4、珍珠舍利宝幢 苏州市瑞光寺塔的第三层塔心的窖穴内,发现一座真珠舍利宝幢,通高...珂尊胜经石幢〉。 [16]《八琼室金石补正》,卷四十八,页二十二,〈陈宗可等尊胜幢赞〉(878)。 [17]松有长庆,《密教经典成立史论》(京都:法藏馆,1981二刷),第一节〈陀罗尼·机能〉,83--...
刘淑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948116.html
-
──────(68) 弘一:(劝人听钟念佛文),《 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第17期(1923年4月)。永嘉:温州别名;论月:弘一别署之一。
85页上述二例,一是谱主撰写时地有误,一是所录谱主遗作...
秦 启 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5048143.html
-
。达摩:《略辩大乘入道四行》。 16 道信:《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见《椤伽师资记》引,载《大正藏》第85卷,第1287页上。 17 《观无量寿佛径》,见《大正藏》第12卷,第341页—346...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5148145.html
-
他处也可求得开悟,而且也不能说没有禅堂的寺院,就不是佛寺。 禅堂纵横凡17米与28米。在其一边是阔门,常有幕布掩遮。幕上面挂一块“止静”牌示,意即任何人不得入内,过路的都被劝告要轻声走路,在其他时间...随众者罚之。 17.除公务外,概不得任意外出,违者罚之。 18.什物及佛堂经典、诸堂之庄严具,概不许外借。若有特殊事宜,须先经寺众许可始得通融,违者罚之。 19.每月诵戒四次,除因重病而无法站立者外...
宽忍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5648157.html
-
木质宝塔,高约17米,每层有佛龛八座,供地藏金色坐像,塔两侧有十王立像拱侍。殿前石阶81级,旁有铁索栏杆。殿后半月形瑶台,台上列铁鼎,终日香火不断,称“布金胜地”。据有关史籍所载,新罗国王近...历史悠久名刹。 寺在江西永修云居山,因在山巅,故又名云居寺。北宋大中祥符年间改名真如禅院。先后大修17次,最后一次是1953年至1957年由虚云和尚主持。现有面积7000到8000平方米。计有四大部分...
宽忍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5748160.html
-
德诚禅师参学。三传而至陈仁宗,更笃志禅学,后出家为僧,称为竹林调御,即为竹林派开祖。道场在安子山花烟寺,以临济禅为主。17世纪的竹林派禅,渐渐带有净土教的色彩。越南新宗派莲宗,就是由竹林派中分枝兴起,由...半数是亚洲裔佛教徒,其余为法国佛教徒。主要集中在巴黎、格里茨、班尼斯堡、莫金等城市。
第十四节 苏联佛教 苏联流行的佛教,主要是17世纪时期从我国蒙藏地区传入的藏语系佛教(俗称喇嘛教)...
宽忍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5948163.html
-
。[17] 《法苑珠林》卷29:“依王玄策行传云,西域瑞像无穷……除行传外,范长寿别撰西国记六十卷,中国画四十卷,今不传”。四川的地理位置,繁荣的经济文化,有利于通过多条渠道,吸取外地营养与本土文化...中国佛教石刻艺术》。 [16] 汤用彤,《隋唐佛教史稿》。中华书局,1982年。 [17] (美)安吉娜著、李松译,〈蒲江飞仙阁造像〉。《敦煌研究》第4期,1998年。 [18] ...
李巳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0048165.html
-
良好的家教,更表明其宿植德本,有大善根。善根乃众生行善之根性,又称生得善, 谓诸众生无始已来曾修世间信、进、念等,未起邪见,谤无因果。此善不灭,生便得之,名为生得善。依此善根,得起善心。[17] 此谓...38, p.200.1.) [17] 唐·释道世:《法苑珠林》卷七十一〈福行部〉第四,T53,p.824.3. [18] 宋·释法云《翻译名义集》卷十七〈人伦篇〉即云:“原佛五戒,本化人伦,与儒五常...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0148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