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489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舍利弗在《维摩经》中的性格与角色

    的定义,请参见冢本启祥对“原始佛教”的讨论, 收于平川彰编《佛教研究入门》,页33-46(东京:大藏出版社 ,1989再版)。(注2) Majjhima-Nikaya, No....律》卷25,大正22,页164上。《四分律》 卷46,大正22,页909中;《十诵律》卷37,大正23,页264中 ;并请参见注3。(注22)S55.26,S.v.380f.(《...

    林昭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3345391.html
  • “安那般那”初探

    数息。然而在《次第禅门》欲有一种较为中和的说法:  一师教系心数出息…,有师教数入息…,有师教数入出无在,但取所便,而数无的偏用。随念安,随入定无过,即用三师所论。(大正46.508c)  从第一章节...守息即定,坐时有风、喘、气三相,是名不调;而用心者,复为心患,心亦难定。(大正46.466a)  另外《瑜伽师地论》卷二十七也提到二种过患。太急与太缓,太急则身心容易掉举,难以安住;太缓则会造成懈怠,若...

    释空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3245668.html
  • 从湛然<十不二门>论天台思想之发展演变

    (注1) 原本于《法华玄义》释签中(《大正藏》卷33,页918上~920 上),后来单独流通,成为单行本,收在《大正藏》卷46(〈 十不二门〉,《大正藏》卷46,页702下~704...。亦即境妙中的十如是、十二因缘、四谛、三谛、二谛、一实谛及──────(注5) 《大正藏》卷33,页918上~920中。(注6) 《大正藏》卷46,页918中。(注7) 此可参见〈十不二门〉之解说,...

    陈英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1645770.html
  • “人间佛教”的经典诠释

    ---------------------------------------  18. 引见前书,页46。  19. 引见:印顺《印度之佛教?序》,页1~2。  20. 这是《弥勒上生经》(刘宋....问题研究》,台北:大乘文化出版社,1979,页27~58。)  25. 引见:印顺《契机契理之人间佛教》,页46。引文中提到的“秘密大乘”,是依《大日经》、《金刚顶经》等印度最末期的佛典,而成立的教派...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045839.html
  • 日据时代台湾北部曹洞宗大法派的崛起

    46 )  觉力在法云寺完成之后,曾七次传戒和多次举行水陆法会,使信徒的皈依数量迅速增加。   特别是,他针对斋堂斋姑或新时代观念的妇女,努力传授佛法和指导佛事活动要领。他的徒弟之一的妙吉,曾...例如新竹地区的私人斋堂─善堂和一同堂,都因此成为他的皈依弟子和改成正统佛寺。(注 52 )  又<自述>中提到, “年 46 年 (1926),于海山郡下助徒妙清尼师创立圆通禅寺。”以及“翌年 (...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5045954.html
  • 从葛洪一生的际遇探讨其入世与出世思想

    天地之间,逍遥恍惚之中,为人生欲求的最高满足和享受。”[46]  葛洪之所以想到达这样的境界,乃源于其对生命苦短的人生态度:  百年之寿,三万余耷,幼弱则未有所知,衰迈则欢乐并废。童蒙昏除数十年,而...。  [14] 详析参见胡孚琛著《魏晋神仙道教──抱朴子内篇研究》,页46~47。  [15] 如注2。  [16] 陈飞龙著〈葛洪年谱〉,台北:《国立政治大学学报》,第41期...

    彭慧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046188.html
  • 任继愈《中国佛教史》(14)

    431  佐国寺 503  佑钦寺 412、416、468  佑宁寺 465  伽耶 10、46、112  伽尸国 112  伽耶寺 588  龟兹 63、64  陀历 110、191  陀罗补罗 ... 557  灵隐寺 333  灵谷寺 433  迦尸 2、112  迎毗罗卫国 2、9、46、113  巽伽王朝 31、55  沙祇大国 111  识匿 229  诃陵 357  八画  拘娄 2  ...

    任继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3447053.html
  • 《大乘义章》的佛性说

    四)非因非果性, 若以“五门”论之,则再加(五 )果果性。这完全是跟据《涅槃经》的说法:( 注 46) “言因性者所谓生死十二因缘,能与菩提作因缘,故名为佛性。”十二因缘是指无明、行、及至老死的十二个...》,《大正藏》卷46,页781-785。注46:《大般涅槃经.师子吼菩萨品十一》卷 27, 《大正藏》卷 12,页 524 上。注47:《大正藏》卷44,页473下。 ...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0847149.html
  • 以蕅益智旭為例探究晚明佛教之「復興」內涵(2)

    隱遁的紀錄,如37歲,於〈復 靈隱兄〉,他即表示:「生則隱居求志,……是弟的定局。」 〔註76〕38歲「決志行遁,畢此殘生。」〔註77〕46歲,他曾 「誓不出山」〔註78〕...上述這些「誓不」,大都不離智旭不(隨意)為人師,自律嚴 己,謹慎小心的表現。 此外,他念茲在茲希能得清淨相,如46歲「誓得清淨輪相 」。〔註85〕原來智旭未出家時...

    釋見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0447266.html
  • 佛教的二谛理论意义

    46/728 )智@③在这两种二谛之下又有“相即”和不相即”等细致的分类,分别来解释藏、通、别、圆四教(详见智@③《四教义》卷第二,并参考吴汝钧编著《佛教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5年,...教义》中所说的:“今明真俗说为谛者,但是方便,非实谛也”(智@③《四教义》卷第二,大46 /728)。  除上述两宗外,慈恩宗等亦有不少关于“二谛”的理论(参见丁福保编《佛学大词典》,文物出版社,...

    姚卫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1947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