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1123篇,用时7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大藏目录》与〈蓝本入藏目录〉比较分析(1

    本书依内容来看,可说是所有经录中的权威,古往今来的 模范大作,更可以当作研究经典的中心(注1)。其内容共有二十 卷。前十八卷为总录(总括群经录前十卷)及别录(别... 编目、写经、刻印全藏,皆以此〈开元释教录〉作依据。智升 之〈开元释教录〉二十卷,大体踵〈内典 ─────────────────── (1)龙慧,〈藏经目录之...

    释成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4246278.html
  • 国民党政府的宗教法规、政策述略(1

    ]国民党政府的司法院和内政部相继对它进行了司法和行政解释,作为《监督寺庙条例》条款的补充。这些解释与《监督寺庙条例》本身,一道构成了国民党政府管理佛教、道教寺产的法律体系。[25]其主要内容有:  1...认定、发证等工作。  国民党政府规定,住持认定的条件和相关手续为:  1.住持之认定,以僧道对于寺庙有无管理权为标准。凡对于寺庙有管理权之僧道,皆认为住持。如僧道仅租住寺庙,租种田产,并未取得管理权,...

    郭华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33759905.html
  • 净元法师著:痴心梦语第四辑(1

    还要应付众生各种疑难,试问其有多少时间念“佛号”?另外,一位高僧若只会教人念佛或坐禅,则此人一定是骗子,不是高僧。现以印光为例说明印光不专弘念佛,由世桦印刷公司出版之“印光法师嘉言录”:  (1)....:  (1).佛世时,圣弟子依佛教法思惟、修习,心解脱、慧解脱。此时,佛就是法,念就是思惟,念佛等于念法,所以尚未有念佛的名词。  (2).佛虽在世,但部份弟子根性较钝,信心怯弱,容易生出恐惧不安而退...

    净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2570229.html
  • 佛教:研究越深入,则信仰越淡薄(1)

    佛教:研究越深入,则信仰越淡薄(1)作者:萧惑之   作者: 芝萌  主题: 佛教:研究越深入,则信仰越淡薄(1)作者:萧惑之  权当絮语   我对佛教素来未有任何研究,读过些许谈“佛”的书,也都是随便翻翻,多作为一种消遣,谈不上信仰,但我记住了一句话——“人到无求便是佛”。大约20年前,我在《文史知识》杂志上读过季羡林   先生《我和佛教研究》的文字,至今还记得文章中的故事。有人半开玩笑地问季...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61962315.html
  • 《从佛教逻辑到建构认识逻辑[1]的初想》提纲

    《从佛教逻辑到建构认识逻辑[1]的初想》提纲  文/宝僧   一、 概述  逻辑,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手段。没有谁创造过它,它共人类与生俱来。人类对于逻辑的运用是一种本能。不过,将逻辑有系统地整理成一门学科,其开端于公元前四世纪的希腊。  从亚里士多德之后不久,西方经典逻辑走进了一条漫长的等待发展的过程。直到近两千年后,在莱布尼茨高喊着,“来!让我们算一下!”的时候,西方经典...

    宝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02538666.html
  • 唐代因明研究与敦煌因明写卷(1

    逐一简述之。  1、《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上残本,唐文轨撰。此写卷前半部残缺,故无题名和撰号,然从其尾题可知,应是《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上,考其内容,复知原系文轨之疏。此疏残本今存172行,约6000字。...实是弥足珍贵。《略抄》主要是与文轨商榷之作,它对《文轨疏》有如下批评:  1、 批评文轨判“古师以一切诸法自性、差别总为一聚为所成立”;  2、批评《文轨疏》关于“等无我、苦、空”的...

    沈剑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33538828.html
  • 浅析修行(1)之修行的“本意”

      浅析修行(1)之修行的“本意”   一切修行的理论都是以“生命轮回”理论为源头的,一切的修行理论都是在围绕着这个理论来延续与发展的。   “生命轮回”理论则认为世间(三界内)的一切生命是按:“天道,人道,阿修罗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这六道来不停地轮换的。前三道是“三善道”,后是“三恶道”,想要想脱离这六道,那就要觉悟,只有觉悟了的人才能离开得这六道。否则,就永远只有在六道中转圈的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2483683198.html
  • 法增比丘:圣道的特征与力量(1

      圣道的特征与力量(1)   法增比丘撰   佛说:「外道沙门之言论皆是空幻。然,须跋!若诸比丘住此正道者,此世间则不空缺阿罗汉。」([大涅盘经])这正道即是圣道,也即是八支圣道(Ariya ...以下的特征:   1.恶业的净化。   2.四双八辈的出现。   3.道果的证悟。   4.寂静涅盘。   1.恶业的净化   恶业如何净化呢?它是依靠对圣道的信心,加上自己的努力,诸恶莫作...

    法增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72384688.html
  • 《大般涅槃经》的佛性论(1

    ( 注 1) 有关 佛陀大般涅槃的经典有三种: (1) 小乘的《大般涅槃经》:此经在南传巴利藏中称为 Maha-... (注1) 《天台四教仪》卷上解释“大灭度”说:“大者 ,为 法身;灭者,为解脱;度者,为般若。”这是加以引 申以配合《大般涅槃经》中三...

    释恒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0045464.html
  • 北凉佛教与北魏太武帝发展佛教意识形态的历程(1

    甚至斗争情况,都能有一些基本的认识。关键词:1.北凉 2.北魏 3.意识形态 4.道家 5.佛教 页228 一、前言   佛教教化传统自汉末传入中国之后,[1] 便成为中国许多帝王喜欢使用的教化传统(...帝王所引用。此三种信仰传统是:1、儒家思想,2、道教,3、佛教。前两者是中国本土产生的意识形态,而第三者主要的乃传自印度、中亚或东南亚。佛教作为一种治国的意识形态,始见于印度阿育王(King Asoka...

    古正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345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