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6529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熊十力的体用论的“体用不二而有分,分而仍不二”的基本结构与平章儒佛

    熊十力对空宗的批判和融摄,本体不仅是清净无染之真如,亦且是纵贯创生的本体[21]。二方面从横面的执取到纵贯的创生是熊十力对有宗的批判与融摄,概念的执定并不脱离于本体的纵贯创生。[22]林安梧认为此一...21]林安梧,《存有、意识与实践》,第六章<从平铺的真如到纵贯的创生是熊十力:对空宗的批判和融摄>。  [22]林安梧,《存有、意识与实践》,第七章<从横面的执取到纵贯的创生:对有宗的批判与融摄>。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21662116.html
  • 劳思光先生道佛诠释的方法论探究

    等级[21],而一念三千所论之万法交融义是就客体而言[22],生命等级及客体亦都是宇宙论知识。可谓宇宙论知识在佛教哲学中比比皆是,佛教固然不主张现象界为实有,佛教根本上就主张现象界为幻妄,但是主张归主张...悟见主体性之究竟义,但对佛教之现象论未加考究。”(卷二页二六四)  [21]参见其言:“所谓“十界”即是将自我境界或生命之等级分为十层,其中最上四界为佛、菩萨、缘觉、声闻,称为“四圣”;以下六界为天、人...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22662122.html
  • 观音汉译名称的历史演变与争论

    则总摄前三[21]。孙昌武先生误置法云与吉藏之间的关系,认为吉藏提出了“观为能观之智,世音为能观之境,合智与境,定名为观世音”,而法云在此基础上提出观世音四名分解法[22]。王青参考孙先生的说法,尽管...藏》第17册,第890页上。  [20] [隋]智顗:《妙法莲华经文句》卷十,《大正藏》第34册,第144页下—145页中。  [21] [梁]法云:《妙法莲华经义记》卷八,《大正藏》第33册,第...

    李利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34162200.html
  • 无名僧开创佛门名刹

    然后给身边陪同的同志说:“这个铁塔名不虚传,代表着我们中国人民是打不倒的。他们把它打不倒,我们把它修起来。”  主席发话了,开封市政府随即把修葺铁塔的报告上呈中央。1954年,文化部拨付专款21万元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53162267.html
  • 综贯一切佛法而向于佛道

    于佛法。[21]  从上可知,“因时、因地、因人”的适应性为印顺所强调,认为由此适应中趋入于正觉,才符合佛教精神;而在适应的过程中不能没有“方便”。如果一味重视佛法的原始面貌,认为佛法的理论和实践都...

    林建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54962284.html
  • 大足石刻杨次公证道牧牛颂析论

    艺术与佛教〉[21] ;温廷宽的〈大足佛教摩崖造像的艺术价值及其现况〉[22] ;王官乙的〈大足石窟的艺术特征〉[23] ;唐安良的〈牧牛图〉[24] ;陈习删著,刘长久、胡文和校注的《大足石刻志略...收录于《大足石刻研究》,页16。  [17]) 杨家骆,〈大足宝顶区石刻记略〉,收录于《大足石刻研究》,页27。( 原载《文物周刊》21,1947 )。  [18]) 吴显齐,〈介绍大足石刻...

    蔡榮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65662349.html
  • 祖堂集词汇研究

    出现的年代》,梅祖麟。收于《南北是非:汉语方言的差异与变化》,台北: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筹备处。200212:1-21。  《敦煌文献词语陕北方言证》,黑维强。《敦煌研究》2002第1期:89-92...

    章正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82862438.html
  • 浅探华严宗三祖法藏之生平及著作文献

    其衣,禅悦其食。」20(注17)        三祖自知时至,所以于阐释《八十华严》,只解到(妙严品)第六行文,就直接释《十定品》,只到了九定就吉祥而逝于西京大荐福寺,世寿七十。21(注18)当年是玄...续法:(三祖贤首国师),《卍续藏》第一三四册,页二七四下。       注18 21续法:(三祖贤首国师),《卍续藏》第一三四册,页二七五上       22       注19 阎朝隐:(大唐大荐福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83262440.html
  • 战后日本的传统佛教

    佛教,使佛教精神贯穿于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如何基于佛教自利利他,互依互有的基本精神,建设人类共同体世界"等议题。1988年第33届岐阜大会提出"21世纪是心的时代"这一主题,与会者达13000...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85662450.html
  • 《中论》与《中庸》——“中”之思想的比较

    中道是究竟解脱之法。[21]这就是儒佛二家“中”之特点与境界的根本差异所在。具体来说,“中庸”的特点主要有这么几个:   首先,中庸是不执两端的中道正行。孔子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弟子,都要求以中道之行为...有关二乘及各宗的“中道”之说,可以参见以下诸书:《杂阿含经》卷12,《中阿含经》卷56罗摩经,《转法轮经》,《大宝积经》卷5,《瑜伽师地论》卷78,《大智度论》卷43,《维摩经文疏》卷21,《摩诃止观...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90362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