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栏。 [gx24]见大正藏第48册第703页上栏。 [gx25]见大正藏第48册第703页上栏。以及大正藏第31册第532页上栏。 [g26]见大正藏第30册第357页上栏。 [gx27]同...思构所成相、三非错乱所见相。[gx25] 在《瑜伽师地论》中,与这话几乎一样: 现量者,谓有三种:一非不现见。二非已思应思。三非错乱境界。[g26] 对于这三种相,什么是非不现见相呢?有四种...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53638346.html
-
成唯识论》卷三说:
谓此识性无始时来刹那刹那果生因灭。果生故非断,因灭故非常。非1。中论卷一(观去来品第二);大正藏卷30, p。 4.2。中论卷三(观时品第十九);大正藏卷30, p。 26.3。瑜伽师地论卷56;大正藏卷30, p。 607。
222页断、非常,是缘起理。故说此识恒转如流。。。。。前因灭位后果即生,如秤两头,低昂时等。如是因果相续如流,何假去来方成非断。。。。。应信...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5442675.html
-
L.29。
[30] 大31, p.139a, L.26。
[31] 同(註 28),頁234。
[32] 大31, p.139c, L.3
[33] 大31, p.139b, L....執相所依行相中,由遍計所執相不成實故,即此自性無自性性,法無我,真如所緣,是名圓成實性。[7]依他起相乃是指客觀的所依行相。
p. 26這行相是分別所行的所依,亦以之為所依而成遍計所執的所遍計。...
陳水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3343917.html
-
,非以第一义。”(须菩提言:)“世谛、第一义谛有异耶?”(佛言:)“须菩提!世谛、第一义谛无异也。何以故?世谛如,即是第一义谛如。以众生不见是如故,菩萨摩诃萨,以世谛示若有、若无。…”[26] ...----------------------------------------------------------------- 26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22)˙道树品》;引见《大正藏》卷8,...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1852380.html
-
的主观唯心论)就是这一推论是在预想“自我”是“隶属于自我的事物”存在的基础上进行的,26而此处所说的“隶属于自我的事物”亦可以指“诸蕴”而言,27如此一来,18.2a作为一推论,可改写如下:若将诸蕴的...“我所”的实存性。30
下文中则将从认识面上破斥作为认识主体与修证主体的“我”与作为认识对象与修证内容的“我所”的实存性。31
二、 从意识层面对主体与客体实有性的否定
“我”与“我...
赖惠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10354307.html
-
五蕴论》和《成唯识论》是如何解释此二心所的。 《大乘五蕴论》云: 云何为触?谓三和合,分别为性。云何作意?谓能令心发悟为性。[26] 《成唯识论》卷三云: 触,谓三和,分别变异,令心心所,触境...地論》卷78,《大正藏》卷30,731a。 [19] 《顯揚聖教論》卷6,《大正藏》卷31,511b。 [20] 《瑜伽師地論》卷3,《大正藏》卷30,291b。 [21] 《瑜伽師地論》卷3,...
崇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32055075.html
-
din)[26]与大众部“过未无体”的立场了。如《俱舍论》中就对此介绍说: 我等亦说有去来世,谓过去世曾有名有,未来当有,有果、因故。依如是义说有去来,非谓去来如现实有。……故说彼(指去、来二世——...刹那熏习成感果的功能性,此即种子,依于迁流诸行的“相续”“转变”,作为一种潜在力的种子亦在其中冥传不已并展转成熟,直至最终有殊胜功能(“差别”)而无间感得果报。[30]在经过后来的唯识学者进一步的加工...
傅新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094659118.html
-
30,页496下。 [5] 《瑜伽师地论》卷52〈摄决择分.五识身相应地意地〉之2,《大正藏》册30,页589上。 [6] 《瑜伽师地论》卷80〈摄决择分.菩萨地〉之9,《大正藏》册30,页...卷下,《大正藏》册26,页9上。 [16] 《妙法莲华经玄赞》卷1本,《大正藏》册34,页653上。 [17] 依法相宗的佛性观,具有「理佛性」并非成佛的充足条件,决定众生是否能够成佛的关键...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3374057.html
-
波逸提法、悔过法方面,在共戒方面差异不大, 不共﹝比丘﹞戒则有所差异。众学法方面,二者总条数相差 一条,内容方面则《四分律》较《根有律》多出 26 条关于 佛塔...30 (尼戒 法)。以下皆简称《四分律》。 ( 2 )《根本有部律苾刍尼戒经》。 (注16)以及 与之对应之《根本说一切有部苾刍尼毗奈耶》二十卷。二者...
释惠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5346194.html
-
非无因。[4] 杨郁文老师认为:有情数缘起系列相邻两支之关系是“此缘性”;有情数缘起系列之每一支是“缘生法”,是“由缘所生的法”。[5] 若根据《瑜伽师地论》〈摄事分〉(T30, 833a)对上述《杂阿含》296中,佛告苾刍:“吾当为汝说缘起法及缘已生法”的教说,其解释是:“复次、由二因缘,于诸“缘起”及“缘生法”,建立二分差别道理:谓如所流转故,及诸所流转故。”(T30, 833a18ff....
释惠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0746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