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365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藏传佛教觉囊派

    》)154页)。又说此为法身。   四、中观秘密义,提出佛本具有身智(46)一切德相,并提出了“法界”(47)、“法身”这些概念。法界不是一般概念所说的空,它是出生一切法之界,尤其是胜义法界指的是...体,仅是世俗假有。自己本身空者名为自空”相反“自己本身本具万德而不空者,则为胜义有,加在胜义上的东西如他世俗二执离戏(50)等皆空则名为他空”(《二谛论》3页)、(《知识总汇》中550页)。自空、他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02344017.html
  • 谈印顺导师对大乘是佛说之判摄要领

    宗教的世俗的史实考辨不同,这是以佛弟子受持悟入的‘佛法’为准绳,经多数人的共同审核而决定的。所以‘佛说’,不能解说为‘佛口亲说’,这么说就这么记录,而是根源于‘佛说’,其实代表了当时佛弟子的公意[46...成为适应时代,有益人类身心的,‘人类为本’的佛法”[50]  最后,于搁笔之际,本人尚有几点心得,想提出作为有心为大乘者之参考:一、谁是真正的大乘拥护者?开口大乘闭口大乘者不在少数。但在大乘波澜忧关之际...

    释如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3545083.html
  • 宗密傳法世系的再檢討

    說明,荷澤一系的禪法,在四川傳流的一支是這樣的﹕磁州 智如(俗姓王)----成都唯忠(俗姓張,亦號南印 46頁 )----遂州道圓(俗姓程)----果州宗密。(...懷疑,胡氏在他的文中還 列舉了一些其他的理由。本文在上一節中,已經證明胡 50頁 氏說宗密是淨眾寺一派的法裔,是證據不足﹔而他對那些材 料的評價...

    冉雲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5845304.html
  • 印顺的中国古代神话研究

    不是道家的阴阳冲气(三)说,不谈宇宙开展,而重视“时”、“位”的推移而求其中。[46]易学是从关系中与变动中去观察,提出了“适时”与“处中”的二大原则,从一切的相对性中达到“允执厥中”,孔子的“时中”...万物的本源,在天地之外,取得第三的卓越位置,成为能生万物最奇妙的水。水地篇续云:“人,水也,男女精气合而水流行。”这是另一个转折,认为水是男女二气和合而成,这是生殖崇拜的遗留,[50]管子却认为水是从气...

    郑志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1645348.html
  • 淨影寺慧遠的判教學說

    正藏》卷9,頁50下。(18)《大正藏》卷44,頁466上~中。(19)同上注,頁466中。(20)同上注,頁466下。  227 頁  大,佛為頓說。寧無頓、漸?(21)  無疑,佛陀法力無邊,可以...46)  慧遠認為小乘是「論別」,當然並不反對把小乘論書判屬某一宗;但他主張大乘是「經同」,如是他反對把某大乘經判歸某大乘宗,是很自然的事。慧遠指出大乘經在「宗」趣上或有不同,但在「旨歸」上是沒有分別,...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10245600.html
  • 作为思想史的禅学写作─以汉语语境禅学研究为中心的方法论考察(2)

    影响力的两类佛学研究作一些观察。以竟无、吕澄为代表的内学院研究,作为一种佛教经学的形式,在信念上都坚持佛教中的形上之学和证量参究的合法性,并认为佛教之“义理”,仍为“佛教研究之主眼”。[46]但落实到...和审美生活都有深刻的影响。如果佛教哲学的讨论略去禅宗哲学不论,则是不完整的。[50]不过,从这两种类型不同而方法相近的佛学研究成功地取得汉语语境中的主流话语这一事实,我们可以看到一种现象,即他们经典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845852.html
  • 正法与三十七菩提分法的实践

    才是走在菩提道上。     关键词:1.正法 2.三十七菩提分法 3.菩提道     页50 一、前言   佛法是...清净说句:谓正 慢现观(故),及一切苦本贪爱随眠永拔除故,名已作苦边。[46]   由此可知,修习七觉支,证入有学圣位时,贪爱已不现行(断爱),并且拔除了“有身见”、“戒禁取”、“ 疑”等三结(转结...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2745912.html
  •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释》之译注研究(2)

    Napper (1980)一书所附之藏文7b, 4及廖本圣(1996)〈附录〉pp. 50-51之中文翻译。  35引自:Lati & Napper (1980)一书所附之藏文8a, 3及廖本圣(...44这三种比量的定义,详见:Lati & Napper (1980, 77-84) 及廖本圣(1996)〈附录〉pp. 45-46之中译。  45参考:陈玉蛟(1988, 96)。  46此...

    廖本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4045929.html
  • 印顺导师对新旧译唯识的定位与评析

    多心论的趋势。- 王所差别论。? 种子新熏论。ˉ 境就是识。[46]° 本识侧重在种子上,一种为心,七转为意及识,这是《中边》《庄严》、  《摄论》所说,为弥勒无著唯识学中,正统且一致的主张。[47]...46于是导师比较《决定藏论》〈心地品〉和另外的译本,即玄奘译的《瑜伽师地论》〈摄抉择分〉,发现“阿摩罗识”玄奘译为“转依”,是与阿赖耶识性质完全相反的。例如论中说:阿罗耶识而是一切烦恼根本,不为圣道而...

    陈 一 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0046087.html
  • 李卓吾的生平与佛教思想(2)

    的,特此致谢。  (注 46) 李卓吾,《焚书》卷三,“罗近溪先生告文”,页一二三。  (注 47) 李卓吾,前引书卷二,“复焦弱侯”,页四七。  313页  (注 48) 李卓吾,前引书卷三,“龙溪先生文录抄序”,页一一八。  (注 49) 李卓吾,前引书卷三,“罗近溪先生告文”,页一二四~一二五。  (注 50) 李卓吾,《续焚书》卷二,“寿焦太史尊翁后渠公八秩诞序”,页五五。  (注 51)...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50846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