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6758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朱熹的“居敬”概念与菩萨戒的“发心”之对观──浅论道德实践的基础

    为何?   经典上曾说:众多天子发菩提心,以及有龙发心。可见发心不一   定要依于别解脱戒和脱离八无暇17的身体(指人身及所具的殊胜戒身   )。在戒论(菩提正道菩萨戒论)中,有提到关于是否应...

    王惠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0960062.html
  • 宗喀巴对于大、小乘戒相融之思考(1)

    ,几乎不知戒律。[17]因而此一时期和前一阶段相较,实践修行持戒更是佛教界中亟待阐扬的问题。    西藏当时在阿底峡尊者入藏重兴教法后,迄宗喀巴大师之间的三百多年,虽然有噶当派等教派的传承鼎盛,即噶当...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1060063.html
  • 《楞伽经》的知识意义探究

    造化的主体,亦即是阿赖耶识之另一表述语辞,“如来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外道不知执为作者,无始虚伪恶习所薰,名为藏识。”[16];“如来藏名藏识,意及意识并五识身。”[17];这是《楞伽经...>,《普门学报第十期》页177-222。  [16] 《楞伽经》页265。  [17] 《楞伽经》页284。  [18] 《楞伽经》页266。  [19] 《楞伽经》经文中亦言佛与诸佛之无差别相,参见...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2360070.html
  • 名士与禅六则

    一带)人。17岁出家,22岁受具足戒。 受戒后曾说:“大丈夫当离法自净,岂能屑屑事细行于布巾耶?”于是行脚至南岳,参石头希迁。密领玄旨,得其付法。既得法,往澧州(今湖南省澧县)药山,自开法席,人称药山...

    黄春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2660073.html
  • 敦煌遗书中现存的《坛法仪则》[1]

    ┤  │ │ 17 │ │ │ │ │  │ ├────...

    侯 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4960096.html
  • 中国佛教伦理的形成及其如何能为和谐社会出力

    《大乘起信论》的撰写,及唯识宗、禅宗形成,均有密切关系[17]。   再者:如密宗金胎两界曼茶罗,学者认为可能仿自中土帝王郊天祭坛及道教九宫神坛;而《佛说安宅神咒经》、《佛说北斗七星延命经》等,系由...WesternMinds:ACompilationofNeoVedicAstrology,出版者:SunstarPublishingLTD.   [17] 印度将一月分黑白月,其说见唐玄奘《大唐西域记》...

    宋立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73060129.html
  • 从版画看西夏佛教艺术对元代内地藏传佛教艺术的影响

    髻尊胜佛母残片,17为说法图弟子和菩萨残片,21为说法图和文殊菩萨残片。图版19-20和22保存较为完整,其中图版19为西夏文大藏经《大寒林》经典卷首局部,图版20为菩萨、佛陀、僧人和佛塔组画,22为《如来...喇嘛《西藏王臣记》[Z],民族出版社,1980年藏文本,第113页;蔡巴?贡噶多杰《红史》[Z],民族出版社,1981年藏文本,蔡巴噶举部分。[17] 关于西夏出土藏传佛教文物及其研究,请分别参见...

    熊文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2160175.html
  • 初探菩萨修习禅定不生长寿天的善巧方便

    16],心识不动,这是障于见佛闻法的,加上彼处非常寂静安隐,凡夫生到那里,都会误以为是涅槃的境界,且会安定而巩固的染著于此境界,所以不堪得道。[17]除了上述所说长寿天是“难”,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彼天...大正1,55c5~21:八难解法,八不闲。   《中阿含经》卷29,大正1,613 b1~ c10:八非时。   《佛说八无暇有暇经》卷1,大正17,590b18~591a15:八无暇。   《五苦...

    释真昊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2560179.html
  • 《永嘉证道歌》原作者溯源并歌文比较

    起疑,[17] 及民初宗门大老月溪禅师对永嘉玄觉作此歌亦采十分保留的态度外;[18] 现今学界中有杨鸿飞之《永嘉证道歌·西天诸祖说考·一节》一文简洁的重点提示该歌被质疑的部分[19] 与最近杨曾文著《...载於“Sudden and Gradual Approaches to Enlightenment in Chinese Thought”一书,页 234。  17、见志盘著《佛祖统纪》,《大正藏》册...

    陈盛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83160186.html
  • 佛教善恶观与现代人心的净化

    ];但在其它著述中,也有些不同提法,如“读诵经典即了因性”[17],“观十二因缘智慧”[18]和“无明、爱、取”[19]为“了因佛性”;有时,智顗也以性空释了因。可见,所谓了因佛性,主要是指般若之智和...进化,更需要人类全体的共同奋斗,而这一历程更需要每一个从自己内心世界的进化开始。  注释:  [1] 隋·智顗:《摩诃止观》卷2下,《大正藏}卷46,第17页中—下。  [2] 详见隋·智顗:《...

    杨维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90160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