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悲心陀罗尼经残片(50)
11、浙敦126(浙博101)佛经残片(51)
案:原件存12行,今录其文如下:
罗蜜不得施不得施者不得受者亦不远离是
法行檀波罗蜜是则照明菩萨道如是... 12、浙敦162(浙博137)讲经次第(55)
案:此件拟题不当。原件存上中下三段,依次录文如下:
初文前略明二
后入文正释三
初总摽
后别释四
初结前生后
...
宗舜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44141832.html
-
民生困苦,乞食困难,诸比丘有大神通者,是各显神通,至他处乃至诸天的取妙饮食,供养四众,调达见之,则生贪念,欲求神通;求佛教之,佛不为说神通道,而劝修苦空无常无我(51),调达遂以为:[如来所以不兴我说...心;又生恶念:[是沙门瞿昙,种姓不胜我,彼姓瞿昙生释家,我亦姓瞿昙生释家,诸人以清净心多有供养者,皆为神通力故,我于何家以神通力摄取,令多人随顺我?](55) 瓶沙王,是佛不退转弟子,而太子阿阇世,...
永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2441890.html
-
(51)《十诵律》卷三十六,《大正藏》第二十三册,第二五七页上。 (52)《出曜经》卷十四,《大正藏》第四册,第六八七页中。 (53)《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卷十三,《大正藏》第二十四册,...来事,便以多闻慧为说神通道]。《出曜经》卷十四,《大正藏》第四册,第六八七页下。《鼻奈耶》卷二,《大正藏》第十第十四册,第八五九页中。亦如是说。 (55)《十诵律》卷三十六,《大正藏》第二十三册,...
永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2441891.html
-
记录,许多明显的谬论也不见了。”51库恩的“采取另一种方式阅读”就是范式的转换,即放弃现代人固有的知性傲慢,以同情的态度进入古人的精神世界,按照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思考他们的理论问题。 对佛学研究...是以“重经验”的佛学作为研究对象的佛学(当然,后起的“重知识”的佛学研究家也可以将此前同类的佛学作为研究对象)。55 经学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走的是“训诂以通经,通经以明道”的理解之路。他们都坚信经典是...
冯焕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2141962.html
-
关于尼寺安居的规定 律藏中有五众安居的规定,比丘尼亦须安居。律藏中所规定的七日及一 个月的往还,即有应比丘尼的请求而为说法解疑的记录。[51]而敦煌佛教僧团 在安居期间,“缘是尼人,本以...增长善法。[55] 《摩诃僧B05C律》卷八亦有: 尼萨耆波夜提者,是长衣应僧中舍 ,波夜提罪忏悔。不舍而悔者, 越比丘罪。[56] 《四分律》卷六:
大德僧听,我某甲比丘,故畜尔所长衣...
湛如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4141983.html
-
如是”,佛子的称呼简直和《梵网》大戒一例。五、舍财用轻[51]:舍堕戒所舍的财物,如果僧用不还,只犯突吉罗轻罪,这和 大乘戒以意业分别轻重相通。这五种理由即是宣律师所说的“律中多有诚例”。就由这《四...也。”[55]在大海中,以浮囊渡越,哪怕是微尘那样小的针孔 ,也是要命的。菩萨护持威仪轻戒,当有此心情。对于大乘戒,宣师认为身口威仪等不异声 闻,尤其对治意业细罪,更是超过声闻多多。“若据大乘戒分三...
智 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4241984.html
-
关于“俱有因”,此论释为“同一果义,是俱有因”,及“心与随心(心及心所)转身语业, 展转为俱有 因,所以者何?同一果故,办一事故。”[51]由此可以得知,“俱 有”二字是指两个以上不相离的因法,...果,并认为“取果唯于现在,定非过去,彼已取故;亦非未来 ,彼无用故”[54]。其次,从因边来讲,把“与果”解释成为“ 正与彼力”,认为“俱有相应,与果亦尔,唯于现在”[55]。论 中又总结说“由此...
正 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4941987.html
-
心,则爱恶自然淡薄,悲智自然增明,罪业自然断除,功行自 然精进。于解则见诸相非相,于行则名无修之修。烦恼尽时,生死即 绝,生灭灭已,寂照现行,应用无穷,名之为佛。[51] 这一段文字,可以分三个... 堕直视住,不中用。不得垂眼向下,便堕眼住,不中用。不得作意 摄心,亦不复远看近看,皆不中用。经云:不观是菩提,无忆念故, 即是自性空寂心。[55] 4定慧不二 神会的无念法门强调的是在...
亚蕴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5541991.html
-
与宋明理学之“觉悟经验”无非内自我在感而遂通的醒位对于寂然不动的熟眠位的某种体验,此即《新唯识论》所洋溢的不可言说之“悟性”的缘起。 熊十力以为:“本体非是离我的心而外在者,因为大全[51]不碍显现...存入藏识,而纯白未染之意则在忆想思惟的过程中假借感性经验之印象进行了别。所谓“习心”、内自我或第六意识,究其实,无非五识[55]之见分在意识宇宙所投射的幻影。 我们不要以为每一沤是各个微细的沤,实际上...
陈强(博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5242048.html
-
学者,编印巴利圣典及翻译成柬埔寨文。两利语文如果编印出版,共约110册,1955年,已经出版55册。除此,不编印其他多种柬文佛教典籍,约有187册。(同上。) 1957年佛涅盘2500年纪念,柬埔寨...》,第47页。2.宋哲美:《中寮文化关系》,载新加坡版《东南亚研究》第1卷。) 《后汉书.哀牢传》:“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公元51),哀牢王贤栗等率种人户二千七百七十,口万七千六百五十九,诣越隽太守...
净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80542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