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162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宗舜法师:敦煌卷子S.343v号佛教文献考

    。   6 见《大正藏》55/2154/672中。   7 见《大正藏》85/2895/1414下。   8 原文作:“……恒相值遇,共为眷属,次复作佛,...。   12 见《大正藏》55/2157/876中~下。   13 《英藏敦煌文献》拟题,见145页。   14 见中华书局影印本1册177页上。   15 见《大正藏》“别卷&...

    宗舜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43341825.html
  • 20世纪法照研究综述

    目录》,《大正藏》卷55,1084a。  15佐滕哲英《法照和尚念佛赞について》(下),《佛教史学》第3卷第2号,40页,平乐寺书店,日本,1952年。  16佐滕哲英《法照和尚念佛赞について》(下)...1972年。  23张先堂《晚唐至宋初净土五会念佛法门在敦煌的流传》,《敦煌研究》1998  年第1期(总第55期),49页。  24广川尧敏《礼赞》,《讲座敦煌·7·敦煌と中国佛教》,463页,大东...

    圣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1541878.html
  • 《四十二章经》真伪述评——纪念中国汉传佛教2000年

    大正藏》卷52,4a。  [2]《出三藏记集》卷3,《大正藏》卷55,21a。  [3]《高僧传》卷1,《大正藏》卷50,322a。  [4]《历代三宝记》卷5,《大正藏》卷49,55a。  [5]《...

    理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64041981.html
  • 论宋代中央和地方僧官体系及其特征

    僧实在难得。韩建知华州时,“患僧杂犯者众,欲贷不可尽,治恐伤善类,乃择有道行者为僧正。训治之而非其人,反为所惮。久乃悟牒云:本置正欲要僧正,僧既不正何用僧正?”(55)就连地方官也感到宋代僧尼已到了...(56)《夷坚志补》卷25《蒙僧首》、《夷坚丁志》卷15《武唐公》。  (51)《攻媿集》卷110《延庆月堂讲师塔铭》。  (53)(60)《庆元条法事类》卷50《道释门》。  (55)《密斋笔记》卷...

    游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03642227.html
  • 杭州飞来峰藏传佛教造像题材内容辨析

    ~100,共编100龛,下同。)宝冠释迦佛与55龛“金刚勇识佛(注:上龛龛楣处有“金刚勇识”四字及一行梵文,因岩面风化甚重,题刻未见于此前的文字记载。)”。  对第37(13)龛(注:括孤内的号码系《...身姿挺直,不象西藏同类造型那样上体扭呈S状。故笔者认为第67龛纯属藏传佛教题材,而其艺术风格为藏、汉合韵,藏风略显。  第84号(55号)9尊组合大龛之本尊尊胜佛母两旁各有一侧身而立的胁侍立像(封三:...

    赖天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30242392.html
  • 灵辩与《华严经论》

    。  3大正藏第55卷  4关于灵辩写作《华严经论》的地点,与法藏同时代的慧详在《古清凉传》中称在悬瓮山,而稍晚的澄观则根据《华严经论》的序文,也认为是在悬瓮山。“若准论序,但云在悬瓮感通”(T36,...“心性本净,客尘随烦恼之所杂染,说为不净”大正藏49,15下。  9《华严经论》(奎章阁27780、下同)卷55,11a。  10同上,4a。  11同上,11b  12《华严经论》卷17,《南都佛教...

    张文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3246619.html
  • 《四十二章经》真伪评述

    出三藏记集》卷3,《大正藏》卷55,21a。  (3)《高僧传》卷1,《大正藏》卷50,322a。  (4)《历代三宝记》卷5,《大正藏》卷49,55a。  (5)《周淑迦佛学论著集》上集,118页,...

    理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1146856.html
  • 佛教本体论译经中所使用的“非”与“无”

    naivasajjbanasajjba-yatana)。最后这两处颇值玩味。“无所有处” [注55] 可视为是“有所有处”之否定。它应解释为“存在者不存在之处”。Sir Monier Monier-...vol.II:180-181)。  [注53]Monier-Williams,p.27。  [注54]参见荻原云来(1959:206)。  [注55]荻原云来(1959:180)。  [注56]...

    巴特戴森 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347500.html
  • 论弥勒礼忏仪的演变

    《出三藏记集》卷12,《大正藏》卷55,91a。   [13] 《弥勒菩萨所问本愿经》,《大正藏》卷12,188c。   [14] 《法苑珠林》卷16,《大正藏》卷53,402a。其中,“是诸人等...三藏记集》卷12,《大正藏》卷55,92b、86a。   [16] 《广弘明集》卷28,《大正藏》卷52,324b。   [17] 鎌田茂雄《中国佛教通史》第3卷,关世谦译,第184页,佛光出版社,...

    圣凯法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04349410.html
  • 佛教的性教育观初探

    佛教的性教育观初探  华梵人文科技学院人文教育研究中心 陈锡琦  华梵学报  第四卷第一期(1997.05)  页55-60  --------------------------------------------------------------------------------  页55  摘要  佛陀教育旨在启发人的觉性,其对个人成长中所需面对的性问题,有其独特的教育哲理。本文从以...

    陈锡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503514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