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孝养父母是报恩[17]、是回馈。依经文所列举之实践条目,“子对父”有奉养所需、丰足生活与益其心志之责任;“父对子”则有爱护照顾、教育成人、完就婚嫁的义务。其践履之细目如下: (一)子对父 1.奉养...译之《善生子经》与巴利经典之《教授尸迦罗越经》。 [17] 拿财物供养父母;奉事师长;供养三宝,如建佛寺,造佛像,印刻佛经,供养僧众,这就是在可尊的“敬田”里种福了。拿财物办理教育文化;慈善事业,...
邱敏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94561949.html
-
,人是上帝造来“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地上的牲畜和全地”[16]的,一句话,是造来管理整个自然界的,[17]这就把人的地位仅置于上帝之下,而大大地超出于自然界及其中一切事物了。 如果说,在儒道两...圣经·创世记》2:7。 [15] 《古兰经》32:9。 [16] 《圣经·创世记》1:26。 [17] 《古兰经》35:39节也说:“他使你们为大地上的代治者。” [18] “自我”(...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01961986.html
-
永明十一年,公元四九三年)“定迁都之计。冬十月戊寅朔,幸金墉城。诏徵司空穆亮与尚书李冲,将作大匠董爵,经始洛京。”[16]“十九年,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17]二十年,“诏改姓为元氏。”[...16] 魏书纪七。 [17] 魏书纪七。 [18] 魏书纪七。 [19] 魏书纪七。 [20] 魏书韦阆附韦缆传。 [21] 洛阳伽蓝记序录。 [22] 参看本书附录年表,以後...
范祥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11662053.html
-
法皆是实有」【17】,经部宗认为「无为法」不是「实有」,只有「外境」和「内心」真实存在【18】,唯识宗不许真有「外境」存在,只肯认「依他起实有」,以「唯识」才具有真实存在的意义。【19】 这些「实有...
陈平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13562071.html
-
192期,1988.03,页811。 《浅谈佛教音乐在汉地的形成和发展》,《佛学研究》,1993:1,1993.12,页198201。 法藏,《梵呗略考》,《僧伽》,5:1(总号17),...
林美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13962076.html
-
佛教的无执的位格论[17]。 花冈永子指出,西谷哲学的特徵,不仅是作为「绝对无」的「空」在生之上被进行,以此奠基。这样子的空的体验的表现,并不是只靠从「绝对的有」(乃至於绝对的「有之神」) 经过「...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14562082.html
-
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8,页125-143。 [16] 西谷启治著作集十 (《宗教是什么》),创文社,页80。 [17] 花冈永子,《宗教哲学の根源的研究》,页181。 [18] M.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14662083.html
-
的终结和第四个阶段的开始。这一阶段,约从公元17世纪中期(大致是清代雍正年间,1723—1736年)开始,跨越清代中叶之后以及现、当代,直到20世纪末。这个阶段或可以视为中国琴佛发展的第四个大阶段。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15862096.html
-
而已,而且这纵贯的、创生的关系必已包含了一横摄的、认知的关系”[16],“纵贯横摄”为我在反思熊牟的体用哲学与中国哲学圆教的体用纵横义的思想模型时所独创的用语[17],林安梧虽未使用“纵贯横摄”一语,但...学术创造,就是沿著熊十力此处所提示的这个线索而前进的。 [16]林安梧,《存有、意识与实践》,页222。 [17]我在<朱子论“心统性情”与易体的交涉>一文曾就朱子论心统性情之主体性与易体的交涉之...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21662116.html
-
非知识性对象[17],这些陈述都是对于佛教思想的准确陈述,但当佛教哲学透过唯识学论说现象之时就是在进行宇宙论问题意识下的知识陈述了。 当我们回到哲学基本问题的讨论的时候,以宇宙论及本体论作为一组哲学...中,作为“识变”之结果;于是阿赖耶识另一面又是万有或现象界之根源。此因其他转识皆依阿赖耶而运行,而现象界既由识出生,则最后自亦依阿赖耶而立。此亦是阿赖耶之另一根本义。”(卷二页二零九) [17]参见...
杜保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22662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