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6550篇,用时16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关于敦煌莫高窟第465窟断代的几个问题

    [19]。  以上,笔者将二世噶玛巴与465窟的建立可能存在的历史联系进行了梳理,归纳出噶玛拔希建立此窟的两种可能的断代时间,即1256年至1260年与1264年至1271年,更为可能的是后一种,因为...早期西藏绘画表现表现修行岩窟的一种变化形式,因为我们在黑水城唐卡的僧人像背龛(图版18)和宁夏贺兰县宏佛塔所出上乐金刚唐卡下方的大成就者像中(图版19)同样看到如此的画法[67]。所以,我们不能说云状...

    谢继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1171074.html
  • 论如来藏之空性义

    the `Tathagata`  does not penetrate at all."(19) It seems that when  "the `dharmakaya` of the `...

    恒清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2671091.html
  • 论陶渊明的道家思想与佛家思想

    陶公对生死问题,出现理性上和情感上两种观  念,在理性上他能安时处顺,不着任何悲喜之情,但在感情  上,他又不免囿于生死之哀伤,难以跳出,唯有藉各种行乐  方法,暂时使自己求得解脱。  19页  三、 ...

    包根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2771092.html
  • 僧叡对空有二说之会通

    如爪甲大,慎莫移想,如是观额,令心安住,不生诸想,唯想额上,然后自观头骨、见头骨白如颇梨色......」[注19]  第三则是  「复当更教系念住意左脚大指上,令谛观脚大指节,起膨胀想,见膨胀已,起烂...65.b  [18] 大正藏 V15 p234.b-c  [19] 大正藏 V15 p244.b  [20] 大正藏 V15 pp245.c-246.a  [21] 大正藏 V55 p76.c  [22...

    涂艳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4371109.html
  • 台湾“新兴宗教”的现象商议

    现象(注19)。虽然宗教的许多功能都转入到世俗领域之中,但并不意谓着宗教的神圣功能就因此衰退了,也可能反过头来吞食世俗领域的某些正常文化功能,形成了「神圣化」或「再神圣化」的现象(注20)。  台湾的...

    郑志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0071182.html
  • 台中巿放生文化的初步研究

    19 ~ 36  。  2. 林朝成? 1994 ?放生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在《佛教的  生态观》第一章,国际佛学研究中心印行。  3. 陈玉峰? 1994a ?台湾民间观点的若干声明?汉城《亚  ...

    陈玉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0171185.html
  • 天台龙象 台湾高僧──斌宗法师(1911~1958)的生平与思想

    19),并顺道游览黄鹤楼、夜游黄州赤壁 ( 注 20),偕友  游池州题翠微亭诗云:  「仙踪佛迹共探奇,历尽崎岖不觉疲;  三十二峰看未遍,重游此地知何时。」 ( 注 21)  廿三年七月, 斌...怀古>、<月夜泛舟西湖>、<苏小坟>、<孤山怀古>、  <虎丘玛瑙寺怀古>、<庐山黄龙寺>、<庐山碧龙潭瀑布  >、<过东林寺虎溪桥口占>、<庐山杂咏>。<赠庐山大  林寺竺庵老和尚>。  ( 注 19...

    尹章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0571195.html
  • 无着的学说

    住  19页  于无住涅盘。第四依恒差别:二乘住无余涅盘,无应身故堕  于断,无化身故堕于尽;而菩萨住于无住涅盘,恒起二身,  既无断尽的边际,复有法身的所在。第五依无上差别:二乘  有上;而菩萨无上...

    昙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1571214.html
  • 缘起:传统的诠释是错的吗?

    经验运作的结果。  比丘啊!什么是行?应知有三种行:身行、口行、意行。这些皆称为行。[19]  -----------------------------------------------------......我只是认为对我们有帮助的,就是对的,对我们没有帮助的,就是不对。」(ibid:77)  84. SN.ii.18。  85. SN.ii.19。  页158  缘起:传统的诠释是错的吗?  法...

    Michael S. Drummond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2571284.html
  • 中国佛教伦理及其哲学基础

    虽事未及形,而幽对冥构。夫情念圆速,倏忽无间,机动毫端,遂充宇宙。罪福形道,靡不由之,吉凶悔吝,定于俄顷」。[19]   佛教通常以身、口、意三业为报应的根据,其中又特别重视心(「意」)的作用。这里...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4071302.html